23天前,在青岛港靠岸休整的菲律宾货轮上,临发船前,67岁的轮机长阿拉卡拉突发腹痛,很快陷入昏迷。送到东部市立医院,医生一摸发现了“俩心跳”:原来,肚子里的腹主动脉上长了一个拳头大的瘤子,也在像心脏一样跳动。正是因为这个瘤子破裂导致了患者大出血,这种病的猝死率高达80%。在此后的23天里,医院多个科室开展大抢救,置换人工血管、全身大换血……终于救活了这名患者,创造了一个医学上的奇迹。今天上午,他将康复出院,乘飞机回国。
事发外籍船员腹痛昏倒
“5月11日那天早晨,我起床后正在忙着做开船前的检查,就感觉肚子痛得很厉害,都站不起身来了。”昨天上午,在市立医院东院13楼的血管外科病房里,菲律宾人阿拉卡拉通过翻译告诉记者:“当时,我们的货轮还有2个小时就要起航了。我原本想坚持一下,可后来实在忍受不了了。 ”
因为是轮机房的首席员工,货轮长途航行中的安全保障离不了他。船长得知情况之后,立刻联系人将他送往医院。但就在紧急送医的路上,阿拉卡拉已经出现意识丧失、小便失禁了。任凭救护人员怎么呼喊,他都没有反应。当天上午11时,他被送到了市立医院东院急诊室。
危险血压突破“警戒线”
急诊室的医生接诊之后,根据他的表现怀疑是动脉破裂,于是紧急呼叫血管外科的专家来参与会诊。 “我是第一时间赶到抢救现场的。 ”东院血管外科医师张鲲说:“当我用手检查他的腹部时,就明显地感觉到了动脉瘤的存在。那种感觉就像在摸着一个跳动的心脏一样。可见,他的动脉瘤都多大了。 ”
随后的CT检查印证了张鲲的推断,腹主动脉周围异常扩张,周围边界不清楚。而且,他的血压只有70/50mmHg,已经低于正常血压警戒线90/60mmHg。这就说明,他正在大量失血!张鲲说,他一边迅速联系血管外科主任李大林,一边按照李主任指示立即为阿拉卡拉实施输血、输液、抗休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同时,完善了主动脉CTA等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破裂。
急救换人工血管“保命”
当天,李大林接到张鲲医生的急救电话时刚出差回到青岛,他放下旅行包,就立即赶往医院参加抢救。同时,血管外科的颜京强、齐浩山等医生和麻醉手术科的麻醉师、护士接到急诊手术通知,也纷纷赶往医院。下午4时,完善所有检查,并得到船长签字同意之后,李大林和医生们开始为阿拉卡拉施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
“通俗地说,就像咱们以前骑自行车久了,车胎上就会起包一样,他的主动脉血管上也起了一个包。因为鼓起包来之后,血管壁就会变得很薄很脆弱,稍微一有点刺激就会破裂。而破裂就会大出血而致命。”李大林说,阿拉卡拉腹主动脉上的瘤子已经和一个拳头那么大了。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们通过检查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微创手术的条件了,只能开腹来完成手术了。在手术过程中,李大林将导致大失血的瘤子切除,然后为他换上了一段15厘米长的人工血管 “补洞”。这样就暂时制止住了失血,保住了患者的生命。
数据全身血液换了一遍
3个小时后,人工血管缝合完毕了,但阿拉卡拉还不能下手术台。因为当时大出血,他的失血多达3000余毫升,已超过正常人体总血液量的一半。血管置换手术结束后,医生们不敢一下子松开血管阻断钳,否则,会造成低血压,阿拉卡拉甚至会死在手术台上。于是,医生就开始慢慢地松钳,逐渐恢复血流。
两小时后,随着14个单位的红细胞和800毫升血浆,再加上自体回收再利用的650毫升血液输注后,阿拉卡拉的血压恢复正常。李大林说,抢救过程中,总共输入4000毫升的血液,这对于体重不到50公斤的阿拉卡拉来说,相当于把身体里的血液重新置换了一遍。
23天“闯”三关活下来
“阿拉卡拉能够活下来,应该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腹主动脉可是说是人体的生命血管!这个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死亡率都高达80%以上。很多患者都死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甚至有患者死在推往手术台的走廊里。”李大林感慨地说:“他能活下来,可以说是闯过了三道鬼门关。首先他自己是幸运的,瘤子破裂之后有腹膜暂时起到了延缓的作用。其次是及时实施了手术。哪一个环节出现闪失,他必死无疑。如果未能及时接受手术,72小时内死亡率高达95%以上;在送医的急症手术中,死亡率亦大于70%。 ”
在手术后,阿拉卡拉被送入市立医院东院ICU接受了密切监护,医护人员凭借丰富的救治经验,帮助他顺利渡过了因过度失血可能导致的心、肺、肾功能衰竭或异常。这任何一项都会导致他的猝死。经过全力的抢救,他的病情逐渐稳定并好转。昨天,他经过了医生的查体,可以康复出院了。(记者 田璐 通讯员 伊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