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自1995年探索开展志愿服务至今,全市已拥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1000多支、注册志愿者45.2万名,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全省产生较大影响的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群体,志愿者已成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弘扬城市精神,塑造岛城文明形象的重要力量。志愿者的微笑已成为 “青岛最美的城市名片”。市文明委将于近期制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到2015年,全市基本建立起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参与率不断提高,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区常住人口总数比例达到12%以上。
提供必要经费支持
记者了解到,《意见》将从多个方面规划部署志愿者活动,提出要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开展,各级财政要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公益基金,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根据需要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购买保险和提供物质保障。
发挥市志愿者协会作用,鼓励运用新兴媒体和现代传播手段,动员、吸收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规划挂牌一批志愿服务基地,承接市民群众的日常志愿服务意愿。以社区为基础,在各类公益事业单位,在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把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好,组织志愿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志愿服务。
打造志愿服务明星品牌
精心设计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打造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着眼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广泛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三关爱”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迎办2014青岛世园会,发挥好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好“迎世园——我的七彩志愿生活”活动。着眼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每个志愿服务组织以需求为导向至少设立1个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向新兴领域拓展、向社区基层延伸、向专业化发展,坚持长年开展。鼓励和指导志愿者在实践中自主设计提供多样化服务项目。着眼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打造一批志愿服务活动的明星品牌,带动志愿服务整体水平持续提高。
探讨设立志愿服务奖
建设全市志愿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在一个标准平台上,健全注册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对志愿者所在服务组织实行分级管理,赋予相应管理权限和工作任务。在全市设立一批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区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完善考评激励机制,以工时认证为依据,建立分级认定制度,表彰奖励各类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探讨设立全市性最高志愿服务奖项。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使优秀志愿者享受切实社会回馈。(记者 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