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洋学生在早报和青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安排下,住进了他们的中国家庭,两天的相处,让他们度过了一个甜蜜的周末。昨天,洋学生们又恢复了上课时间,每天他们都要上学、放学。由于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在教育体制、学习生活等方面当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此,记者进行了专门采访,让洋学生们细说中美大学之差异。
“洋”眼看中国
之
学习篇
■观点
大学应是最用功的时候
虽然中国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很刻苦,但是在康纳看来,中国的大学生并不是最努力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中国学生到了美国,真正读书的很少,大部分人只顾着玩,根本不学习,无比潇洒。有人说美国人的一生是从进入美国大学开始的,中国人的一生是从上小学开始的。中国孩子苦了
十几年才进入大学,进入大学
便是进入天堂,就像脱缰的马
儿,恨不得把十几年欠下的
“玩”都补回来,所以大学生活
过得无比潇洒;美国孩子玩够
了才进入美国大学,而这个时
候人生真正的拼搏开始了,所
以丝毫不敢松懈,因为他们更
知道生存压力有多大,外面的
竞争有多激烈。在美国大学,康
纳每学期至少要选修2门课,一
年是4门课,4年之内修满16门课
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
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
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
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
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
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
完这16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在中国的大学并不是这样,学生们有大把的时间来玩。”康纳说。
■对话
中美大学有很多不同
记者:美国的大学也是4年制的吗?
康纳:在美国,一般社区大学实行的是2年制,私立大学或公立大学则实行4年制,他所在的密西西比大学就是4年制。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一般去美国都要先修读一年的大学预科,以更好地掌握英语,便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记者:你认为中美的大学老师有哪些差别?
康纳:主要是在师生关系方面,在中国大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疏远。在美国,学生直呼老师的姓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们一般很受学生的尊重,学生不仅仅将老师视为学习中的指导者,而且把老师当成是自己的朋友看待,美国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
记者:你怎么看中国考大学的方式?
康纳:在中国只能通过高考,而且只能被自己所填报的一所高校录取,在美国,学生们除了高考还有很多次机会,而且你能够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能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高校。我曾经就在密西西比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徘徊,在很难做出决定时,大学发出了录取通知书,然后邀请我参观校园、接触这里的学生、教授和环境等,最后我选择了密西西比大学。
■感受
中国父母施加压力太大
在康纳看来,中国父母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他们太重视了,以至于无形中给了孩子过多的压力。“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上辅导班,这些父母都给安排好了,这样规定会让我感到不舒服。”康纳说,如果他的父母这么对他,他会感到很不舒服,他也会跟父母说出来,但是面对这些压力,中国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正确地反映自己的不满。“我曾经听到,一个母亲对孩子说,你看张鑫考试考了全班第五名,你让妈妈怎么好意思跟人家说你考了第几。在美国,父母从来不会这么说。”康纳说,这会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乘公交车上学
昨天一大早,美国大学生陆津在李向东的注视下登上了去青岛大学的公交车,本来李向东要送陆津上学,但是陆津为了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他想体验一下在中国乘坐公交车的感觉。由于是早高峰,车上的人很多,陆津挤上车后显得很紧张,因为怕坐过站,他的眼睛一直盯着路线牌,而且每当公交车报站时,他都会竖起耳朵仔细挺清楚。陆津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城市达拉斯,在达拉斯几乎家家都有轿车,所以公交车很少,一般都是老弱病残和外国人坐公交车。由于人很少,所以公交车不是每站都停,如果车站有人等车或者有人下车才停,而且你下车必须按(或者拉)车窗边上的黄线,司机才会停车。“中国的公交车实在太拥挤了,怪不得中国爸爸叫我早点出门。”陆津说,在美国,小学和初中是坐校车上下学,到了高中和大学,美国孩子有可能会收到一份最喜欢的成人礼物,那就是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读早报学中文
康纳是个爱学习的学生,在得知自己的故事登上了青岛早报后,他显得很兴奋。在仲伟庆的陪同下,康纳一字一句地读起了早报。“看报纸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报纸上有许多内容我还是看不懂。”康纳说,当他读到“一砍一削”这几个字时,就显得很迷茫。“这是一个成语吗?”康纳问道。“这不是一个成语,只是描述两种动作。”仲先生说,一会儿他拿水果演示一下,就会明白了。昨天是阴历六月初一,是传统节日半年,仲先生家包起了饺子,对于这些传统节日,康纳显得很关心,因为他认为了解了中国的节日,就可以更加了解中国。
■感慨
中国学生辅导班太多
“美国学生的课外时间比中国学生自由多了,不像中国学生上了课后,每周还有许多的课外辅导班要上。”苏珊娜说,她曾经跟中文老师研究过这个问题,她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不一样,美国的考评系统中,分数主要集中在学生平时的表现上,考试只占其中的30%。苏珊娜说,这并不意味着在美国就没有课外辅导班。“漫长的暑期,也是要参加辅导班的。”苏珊娜说,美国的辅导班主要以培养兴趣和能力为主,基本没有只专注于考试成绩的辅导班。学生度暑假的方式也很多,有的打工挣钱,等钱攒得差不多了就游玩。另外,就是旅游长见识等。“放假的目的就是要放松和让孩子好好体验生活。”苏珊娜说,美国的孩子也上辅导班,但与中国学生不同的是,家长不会逼着孩子报辅导班,孩子也很少上文化课辅导班,他们选择辅导班主要以兴趣为主,到夏令营或俱乐部,选择比较流行的野外生存、攀岩、冲浪等冒险运动。“我认为,辅导课上老师讲解的内容不要很多,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多让学生做模仿和练习。比如说暑期大多数是讲下学期的内容,为什么不让孩子在开学的时候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让学习变得新鲜起来,这样学习欲望会更大。”苏珊娜认为,中国的辅导班主要是以学习成绩及专门考试为主,学生压力很大。“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给他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对成长会起到一种积极的效果。我希望中国的父母,多给孩子一点自己选择的空间。”苏珊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本版撰稿 记者 徐栋 摄影 记者 于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