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市建立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3012所,共有在校编班学员184570人,开设的课程有许多,健身舞、山水画、医疗养生、中国古代文学史……如今,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引发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防止老人生活孤单乏味,囊括了知识教育、娱乐休闲等多种课程的老年大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人和老人子女的注意,老年大学已成为了充实老年人日常生活、让老年人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健身强体和精神生活的后花园。
一周五天“泡”在大学
“我周一到周五一般都会来上课,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舞蹈,还有一颗年轻的心。”已有13年学龄的倪海燕是老年大学的老学员了,她从小就希望能成为一名舞者展现自己的美丽,可是均从事舞蹈专业的父母却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走上学舞之路,“当时听父母的去了乳胶厂工作,一直没机会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现在退休了终于有时间拾起自己从小到大的爱好了。”倪海燕特别感谢老年大学的生活,“老年大学圆了我的梦”。
倪海燕的女儿在国外工作,没有了照顾女儿和第三代的后顾之忧,加上丈夫也非常支持,倪海燕上学的劲头更足了。倪海燕说,最近她正在排练民族舞《苦菜花》,还担任领舞,说起自己的学舞故事,她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和喜悦。
倪海燕的舞蹈老师王国全表示,现在老年大学学员越来越多,老人们都注重充分发挥余热,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己价值。“我所教的舞蹈班,有1000多人,一共有12个班,大家退休后都希望继续充实自己,学起来上路很快。”王国全介绍,老年大学舞蹈班和社会上舞蹈班还有所不同,为了符合老年人身体情况实际,这里所教授的舞蹈难度较小,同时为了切合老人兴趣,经常变换舞种,教授包括新疆舞、藏族舞、朝鲜舞等在内的各种舞蹈,“有时候为了照顾大家,我们还会跳秧歌。”
工作生活两不误
60岁的齐秀娥已经在老年大学学习了10年的健身舞,作为健身舞蹈班的班长,每周二、周四下午她都会提前半小时去教室,开门、整理物品、准备上课所用的相关材料、和早到的同学一起熟悉上节课所学的动作……“我们一个班有大约70个同学,这么多年来我基本上已经认识了班里每一个人。”齐秀娥提起自己的“学生”生涯,言语中满是自豪。
2003年退休之前,齐秀娥一直在公司担任会计工作,多年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办公室工作让她得了一身 “工作病”。“我颈椎不好,肩膀也疼,当会计那会落下一身毛病。”后来,齐秀娥从朋友和家人那里听说了青岛老年大学,就报了健身舞蹈班,一方面想丰富自己生活,另一方面能锻炼自己的身体。齐秀娥告诉记者,刚开始跳舞那会,她的胳膊根本抬不起来,王老师让她坚持慢慢锻炼,自己便咬着牙一点点往上抬,半年之后感觉好多了,坚持到现在胳膊抬放自如,身体特别轻松。健身舞不仅让齐秀娥的身体越来越好,还让她重新找回了工作的激情和自信。“原来觉得工作特别累,退休后就想好好休息,现在我身体这么好,又干起了老本行,不上课的时候又开始去公司上班当会计了。”60岁的齐秀娥不仅要上课、工作,还有小外孙和老母亲要照顾,为此她特别做了计划,周一到周四上班跳舞,周五和周末照看第三代,平时还抽出空去照料老母亲。“我老伴也说了,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我心情好,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有了这么坚定的支持,齐秀娥一心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工作生活两不误。
“这里的生活很充实,健身舞让我整个人都充满活力”,齐秀娥说,她的丈夫还在工作,以后闲下来也会去老年大学学书法和绘画。“到时候我们俩一起上学。”
学科
60多门课程供老人挑选
青岛市老年大学从1984年成立以来,已经开办了整整29年,从当初的三门课程扩展到了现如今的60多门课程,即使区级的老年大学也将许多学科具体化,记者在招生简章上看到,仅舞蹈类就包括了健身舞、秧歌舞、标准舞、拉丁舞、古典舞等多个舞种,大学内的传统学科美术类也被分为了山水画、牡丹画等多个门类。“这是为了让老年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报名,聘请的老师也能更加专业。”
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以书法、国画专业为主的传统科目,健身娱乐类的舞蹈、声乐、钢琴、保健、英语、计算机课程备受老年人的青睐,每年招收的限额总是供不应求。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最近几年,医疗养生、周易、太极养生等养生知识也进入老年大学的课程,学员报名的热情也在逐渐升温。
说法
上学只为生活更多彩
“现在的老年人可愿意来上学了,不仅年龄结构上越来越宽,大家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55岁的学员王秀珍,姣好的身材加上化了淡妆,显得格外年轻。王秀珍说,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在满足了物质条件的情况下,想多学点知识,多了解社会,老年大学是最佳途径。“书画班、英语班、保健班,一学年的学费才180块,舞蹈、声乐、太极养生每年学费才200块,最贵的钢琴即兴伴奏班也不过每学年600块。”王秀珍说,如今学费已经算不上进入老年大学的门槛,从健身舞到国画,再到保健养生,老年大学的许多学科她都读过。王秀珍坦言,她打算把所有课程都通学一遍,但并非是自己对知识多么渴望,更为重要的是进入大学后,每天可以和其他老年人在一起上课,心情和心态都会不一样,朋友多了,人也会开朗起来,更加年轻。
“老年人需要找到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的转移点。”市老龄办调研处处长王少梅告诉记者,青岛先于全国1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每三个青岛市民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形势的加剧,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不断增加,尤其是儿女各自成家后,很多老人独守“空巢”,精神上陷入孤寂,情感上无处寄托。而老年大学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老人们的精神家园,老人们可以通过老年大学结交更多的朋友,排遣孤独寂寞,让老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问题
“僧多粥少”一位难求
在老年大学门口,没有报上电脑班的陈女士迟迟不肯离开,看到工作人员后赶紧又迎了上去:“我真的是一早就从家往这赶,可路上太堵车,你们能不能再多招收一个学生?”看着陈女士渴望的眼神,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 “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看是否有学员退班,到第二次‘补录’时,你再早点过来碰碰运气。”看到了一丝希望,陈女士这才转身离开。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说,例如电脑班,教学的设备是有数量限制的,因此学员的人数也就必须控制住,超过了限制,即使报上名,到时候也没有计算机无法操作。“两个电脑教室只有30台机器,另外有两台备用机,万一哪一台出现问题,好拿备用机器顶上,如果多报几个学员,这个根本也没法学,也没法教呀。”工作人员表示,报名的人多,空间、设备、师资都有限制,因此报不上名也属于难以避免的状况。
经费有限制约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区(市)老年大学学员结构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男女比例和学习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变化,对学校的数量、规模、基础设施、办学经费、教学手段、办学水平有了进一步要求。然而,部分老年大学开办以来,在学校规格、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硬件建设缓慢,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已经在尽我们的所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上学机会,比如在街道、社区开设分校和授课点等方式。”作为参与老年大学办学和教育多年的刘学玉表示,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如今开办老年大学几乎就是象征性地向学院收取一定的学费,来维持日常的办学开支,但实际各种设备的保养维护、教师的工资待遇,都需要花钱,加上各种管理上的开支,远远高于所收取的学员学费。目前,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渴望程度大幅提升,作为老年大学就是最为直接的途径,作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只能尽所能地多做,可毕竟投入有限,还是无法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
延伸
远程教育突破课堂局限
“高科技、多媒体传播技术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大大缩短了传播知识的时空界限,使传播方式多样化,这必将深刻影响到老年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手段的创新势在必行,有些课程将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非学校形式、非课堂集中上课的方式将有所发展。远程教育手段、多媒体传播手段将与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青岛市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在对全市老年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调研时提到,老年大学间应实现电脑联网,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使之成为上下、左右贯通的整体,办好老年教育网站和老年教育空中课堂,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远程老年教育体系,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