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三秋不如一夏忙。然而,在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丁家寨村,不见麦收的忙碌,却见家家户户侍弄着翠绿的蓝莓树。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蓝莓的甜香。
"我们家的3亩地全部流转给了蓝莓公司,我和老伴就在公司上班,我是常年工,老伴是临时工!"54岁的丁树国满脸的高兴。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外上班,像他这个岁数的基本都在蓝莓园打工;村里每家几乎都流转了土地种蓝莓,占全村土地的一半以上。蓝莓,让这里的农民生活变了样。
打好特色牌:打造全球第三大蓝莓主产区,蓝莓变身青岛新名片
然而丁树国们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有了包括他们在内的辛勤工作,这里即将成为继美国和智利之后,全球第三大蓝莓主产区。"蓝莓会成为继'青岛啤酒'之后新的青岛名片!"青岛市委常委、黄岛区委书记张大勇描绘着青岛蓝莓的美好前景。
"从第1亩蓝莓到第1000亩蓝莓,我们用了6年时间;从第1000亩到6万亩,我们也用了6年时间。"张大勇用一组数据形象说明了蓝莓在这里的迅猛发展。
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引领带动传统农业转型,是青岛市黄岛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黄岛区位于北纬36度,这里有酸性的花岗岩风化土壤和凉爽的海洋性气候,非常适合蓝莓生长。2000年,农业部蓝莓首席专家李亚东教授与国外企业来黄岛考察蓝莓引种并获得成功。随后,生态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等一项项促进蓝莓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政府每年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种植补贴等形式,鼓励蓝莓扩规模、提品质、育品牌。到2012年底,青岛市黄岛区蓝莓种植面积已达6.7万亩,目前已有3万亩进入产果期。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业化水平最高的蓝莓生产基地。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黄岛区的蓝莓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
走好产业路:蓝莓成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催化剂
在蓝莓园,丁树国边采摘着蓝莓边算账:自己常年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500元;老伴则在修剪、采摘等季节到公司打临时工,日平均工资40元,每年工期90天。两人务工性收入每年约2.16万元,加上土地租赁费收入,相比以前从事种植小麦、花生等农作物,年可增加收入8000多元。这对普通农民来说,可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难怪丁树国每天都这么高兴。
据了解,仅在丁家寨村,像丁树国这样选择将土地流转后到公司打工挣双份钱的村民就有110余人。数据显示,如今在黄岛区,蓝莓种植已遍布17个镇(街)136个村,除了10家蓝莓生产龙头企业,还有11家农民蓝莓专业合作社,有3500多户农民直接参与蓝莓种植,年增收3.4亿元。若按10万亩蓝莓盛果期年总产量10万吨算,年产值将达10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亿元,部分产品通过深加工,实现增值60亿元,蓝莓产业年总产值可达到210亿元以上。
土地的规模经营和蓝莓产业的集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就近变成了产业工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又带来了农民对改善生活居住条件的新期望。适应农民的内在需求,以蓝莓主产区丁家寨村为中心,集合周边"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10个村庄的新型农村社区--丁家寨蓝莓产业社区应运而生,还配建起了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服务及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和村民城镇化的期望,我们将享受更好的生活居住条件。"社区党委副书记王玉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