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洋学生中国民俗村体验生活 下田地坐土炕(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7-23 06:14:20 字号:TT

洋学生中国民俗村体验生活 下田地坐土炕

  两周前,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大二学生,在早报和青岛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的安排下,住进了青岛家庭,感受了中国的城市生活。前天,这些学生又来到城阳渔盐古镇韩家民俗村,进田地、坐土炕,感受了一番中国的农村生活。

  有助于更好地学习中文

  前天下午,17名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学生坐上了前往韩家村的大巴车,沿途学生们看着一排排两三层的小楼议论纷纷。“在美国,农村的房子跟这差不多,但是这里的房子更多更密一些。”苏珊娜告诉记者,在美国,这样规模的城镇不叫农村,也应该属于城市。“我们带孩子来到农村,是想让他们了解中国农村是什么样子,跟美国农村有什么不同,了解了中国基本国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中文。”这些学生的带队老师林艺说,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农村,之前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只是局限在书本和电视上。

  赶上篝火晚会当场献唱

  来到韩家村,这些洋学生正好赶上了村里的篝火晚会,村民们聚集在空地上露天烧烤,摆在地上的一台歌曲点唱机更是让这些洋学生们惊奇。看到有外国人来参观,村民们热情地欢迎他们入座,晚会开始后,村里的大妈们表演了城阳特色舞蹈——上蛤蜊。看到村民们如此热情友好,洋学生们也按捺不住想要献唱一曲,最后他们选出了中文最好的康纳,康纳来自美国达拉斯,虽然只学了两年中文,但因为口语好,被同学们称为“中国人”。“我想唱一首光良的《童话》,献给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康纳说完开场白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王子,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村民听到康纳发出这么标准的中文歌声都很吃惊,有许多村民自发围到了台下。

  “神奇”土炕节能又减排

  “你们对农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林艺在出发前问,“土炕!”这些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他们心目中最好奇的事物。他们到村后被分成4组,记者跟随美国学生付伟安、韩美玲、苏珊娜和艾东帆一起来到了其中一户农户家中。“这个土炕真是太有意思了。”付伟安看到土炕后兴奋地坐在炕头上。“这种炕在北方很常见,一般是用土坯或砖砌成,上面铺着褥子和席子,最关键的是炕的下面跟烟囱相连,可以烧火取暖,在这上面睡觉冬暖夏凉。”林艺告诉同学们。“这个土炕真是神奇,中国的农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这么有节能减排的意识,将能源合理利用。”艾东帆说。

  “中国农民更辛苦一些”

  虽然处于禁渔期,但在村子里,村民们正忙着晾晒海产品。在码头上,渔船停在海面上,洋学生们发现,这里的渔船大部分都是木质的,与美国现代化的渔船并不相同。“别小看这木船,木质船轻快便捷,成本又低,很适合近海捕捞。”韩家村村民韩平告诉大家。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渔船,韩平带着他们来到了造船的地方。“你们看,大拉锯、小手锯、刨、锛、凿子……造船工具共有26种,想要造好一艘船,这26种工具缺一不可。”韩平说,韩家古船的制作要经过9个步骤、100多道工序。

  “在我们看来,中国的农民要更辛苦一些,因为他们的许多工作是要靠人力来完成,而不是现代化的机械。”付伟安告诉记者,他们下地体验了锄草,不一会儿,手上就磨起了泡。“美国也曾经是一个农业大国,上个世纪才慢慢变成了工业国。”付伟安说,在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很少,但美国的农业非常发达,技术也很先进,机械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率都很高,大量的土地用于绿化。

  【链接】

  古船技艺获评市级非遗

  青岛韩家民俗村位于胶州湾北部,青岛高新区南端,坐落于古渔场和古盐场遗址之上,是中国海盐生产的发源地。千百年来,男人航海、捕鱼、晒盐、经商,女人织网、种田、理家,民俗村以渔、盐、耕、读为主题开发民俗旅游。据《红岛志》记载,由于红岛地区水质良好适宜鱼类生长,因此渔业捕捞成为村民们的主要生存方式。1853年,红岛东大洋村渔民于海先在伙伴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历时两年制作了第一艘简易木船,后来经过不断完善改进,终于制作出了适合渔业生产的渔船,从此代替了几百年来沿用的木筏。

  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红岛渔业开始向机械化渔船发展,但当地渔民近海捕鱼仍使用木质渔船,且一直延续至今。为了保护这种古老的造船技艺,2011年韩家民俗村木质渔船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不让这项技艺失传,他们成立了韩家古渔船队,目前已经搜集各类木质古渔船21艘,并在村内兴建青岛木质渔船博物馆,使这里成为民俗文化教育基地。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