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港追逐强港梦 2020年再造一个青岛港(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8-13 05:55:18 字号:TT

青岛港追逐强港梦 许振超式模范工人频现

    追梦青港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他还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在黄海之滨的山东青岛港,两万多名海港职工将中国梦转化为自我具体行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作用,齐心协力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目标昂首奋进。他们演绎的“追梦路径”是中国工人群体的财富。

    青岛港工人群体先进事迹,被中宣部确定为实现中国梦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宣传重大典型。近日,中宣部组织“青岛港工人群体典型事迹采访活动”,全国40多家媒体齐聚青岛港。青岛早报记者作为其中的一员,走进了青岛港工人群体,面对面采访一线先进模范工人,挖掘了大量鲜活事迹,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从今日起,中央和山东省、青岛市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及都市类媒体,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深入反映青岛港工人先进事迹。本报从今天起开始推出《追梦青港人》系列报道。

    青岛港工人绝活多

    华丽表演的背后,是工人们上万次的重复练习;他们练习绝活不是为了炫技,为的是提高作业效率。前港公司流机队197#装载机车长郭凯的绝活叫“铁骑迎宾”,也被参观者形象地称为“用装载机开啤酒”。表演的过程中,在装载机的铲斗内固定好了一瓶尚未开启的啤酒,两台装载机要相互配合,利用铲斗上的工具,打开这瓶酒。为什么要练这个绝活呢?

    2005年,郭凯进入青岛港,开始学开装载机,主要从事清舱等一线作业。作为装载机司机,技术难度要求最高的,莫过于清舱作业。一条20万吨的大矿船,每个舱约有半个足球场大,桥吊抓斗只能在舱口中央区域直接抓货,剩余的边角、舱底,大约有40%的矿石,都必须通过装载机推扒和人力用铁锨、扫把清理,才能抓取干净。因此,装载机作业,往往成为卸船作业的关键。

    郭凯说,他刚开始清舱作业时,由于经验少、胆子小,往往在舱壁、舱角都留下厚厚的一层货。“看着负责清舱的师傅们用铁锨一锨一锨地清理,累得满头大汗,就想到了自己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父母,心里感到非常愧疚。”此后,他和工友们精心设计了装载机铲砖、起酒瓶盖,对着气球穿螺丝帽等绝活。前进、倒退、转弯、起降斗唇,每天操作方向、油门、挡位上万次。经常练到手膀红肿,吃饭的时候连筷子都拿不起来。几年苦功,郭凯练成了“铁骑迎宾”绝活,清舱效率大大提高,工人师傅作业量减轻了一大半。

    这是2.4万名工人练绝活的一个缩影,走进青岛港,几乎每个岗位上都能看到工人们精彩娴熟的“绝活”技能。

    “毫米神功”惊心动魄

    遍布各个岗位的工人“绝活”是青岛港的一张名片。每一个观摩过的人都印象深刻。

    8月1日,在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工人绝活表演正在展现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轮胎吊司机韩威驾驶高24米的庞然大物轮胎吊,在18米的高空中操纵20多吨重的集装箱和吊具,稳准下降,停在地面玻璃板上1厘米以内的高度,玻璃上放置4个鸡蛋,4个箱角在下降过程中稳稳嵌入几乎与箱角同样宽度的鸡蛋内,但集装箱角件不能碰碎鸡蛋……很多人一定认为这是杂技表演或魔术表演,实际上,这是青岛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练就的“毫米神功”绝活,对付鸡蛋都这样稳、准、精,平时操纵几十吨的集装箱更不在话下了。当天,“神叉毫厘”、“立强飞刀”、“王啸飞燕”、“显新穿针”、“铁骑迎宾”等十几个绝活的表演,无不险到了极处,精细到了极处,让到场参观者拍案叫绝。

    人人创品牌提效率

    与绝活同样精彩的,是青岛港特色的员工品牌。

    凡是干出成绩、练出“绝活”的职工,青岛港都将他们树为标兵,并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这些成绩和“绝活”,还将这些荣誉与经济收入挂起钩来。比如:以曾经19次打破矿石装卸世界纪录的孙波命名的“孙波效率”、以全国闻名的灌装效率创造者皮进军命名的 “进军灌装”、以徐万年命名的“万年速装”;更多还有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召利全能”、“学良节油”、“美琴大饼”、“丰伍平车”等员工品牌。

    员工品牌提高了工作效率。“琳琳快磅”的创造者王琳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王琳琳是前港公司库场一队的一位普通司磅员,她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如果将过磅用的手按铃改为脚踏铃,把推拉式的小窗户改为固定小窗口,每辆车过磅的时间就可以节省两秒钟。这一建议被公司采纳后,每年在过磅的环节上可以多通过上万辆车,能多运出60万吨矿石。看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两秒钟,却大大提高了港口的运输能力,节约了港口的存货空间。王琳琳虽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司磅员,却以自己的力量助推了青岛港“秒的时代”。

    员工品牌成金字招牌

    员工品牌成了企业的 “金字招牌”。大港公司机械三队拖车司机曲石磊练就了“倒车一进准”的技术绝活,创造了“石磊驾技”员工品牌。去年3月起,他开始练习一项新的倒车绝活:在10吨的半挂车的尾部安装一把钥匙,在倒车过程中将钥匙插入5米外的锁眼,整个操作误差不能大于0.5毫米,也就是说要控制在比针眼还小的范围内。这是对司机耐力和操作技能的一项极限挑战。一天他正在货场练习,这一幕被一位货主看到,对方当即用手机拍下来,并竖起大拇指对曲石磊说“好样的!”。货主佩服地说,以前常说“百步穿杨”,现在你们的绝活远胜“百步穿杨”,回去后我就放给员工、朋友们看,这样的员工就是青岛港的“金字招牌”。

    员工品牌遍及青岛港所有工种,不但装卸主业有员工品牌,就连后勤也有员工品牌,食堂的大嫂、扫地的清洁工,只要做得好都能成品牌。大港公司食堂服务品牌“美琴大饼”就是一例。大港公司机关食堂管理员于美琴一直工作在港口后勤服务一线,她带领全班职工精心打造营养餐、健康餐、放心餐。为了让工人们吃到可口的饭菜,她刻苦钻研餐饮技能、勤学苦练细心研究,以特殊的营养配方、调面技巧,制作出了美味、营养、可口的面点美食 “美琴大饼”,深受就餐职工喜爱。2010年被青岛港集团授予“员工品牌”。

    从苦练绝活到争当品牌,青岛港工人的干劲被空前地鼓舞了起来,形成了浓浓的创业氛围。别人不能干的,他们能干;别人干不好的,他们能干好;别人干不上去的,他们干上去了。他们有的是技术工人、有的是农民工、有的是知识分子,但人人身上有品牌,个个有绝活。数字显示,青岛港已经拥有了1380多个员工品牌和1800多个绝活。平均每17个人中就有一个员工品牌,每13个人中就有一项绝活。

    青岛港实现“双跨越”

    计划在2020年再造一个青岛港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强港

    从多年前的北方支线港口,到今天的国家特大型港口。青岛港一直是中国交通行业的龙头标杆,被称为一个正在书写着的传奇。在本次集中采访中,青岛港再传喜讯:今年1-6月份,青岛港吞吐量突破2.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00万标准箱,国内排名均提升一位,双双跃居全国第4位! 上半年逆势增长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笼罩全球,GDP增速放缓也是一个现实情况。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青岛港仍取得了亮眼的佳绩。按照青岛市委提出的“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的要求,青岛港轰轰烈烈开展了“五标五定”(寻标定位、对标定向、达标定量、夺标定期、创标定责)活动,把目标全面量化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岗位,和每一名装卸工人,激发了每个人的正能量。今年1-6月份,青岛港吞吐量突破2.3亿吨,超越2006年全年吞吐量总和,集装箱突破800万标准箱,逆势增长夺取上半年“双过半”。值得一提的是,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常年徘徊在全国第5位,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双跨越,双双跃居全国第4位。港口体制机制改革、董家口港区建设和老港区邮轮母港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实现了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2020年建成一流强港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一直高速发展,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奇迹。港口的吞吐量从1978年的2000万吨到中国加入世贸的2001年,达到了1亿吨;2006年达2亿吨;2008年达到3亿吨,2012年超越4亿吨;青岛港的集装箱货物从1978年的几十个标准箱,到2012年达到了1450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7大港。原为北方支线港口的青岛港,如今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向未来,青岛港正按照青岛市“再造一个青岛港”的战略部署,强力打造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四大港区”:开发建设董家口港区,再造一个3亿吨青岛港;老港区以建设世界一流邮轮母港为己任,打造青岛市“皇冠上的明珠”;前湾港区建设东北亚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黄岛油港区着力完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炼化、中转、贸易、保税和储备等“五大基地”。根据总体规划,到2020年,青岛港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强港。

青岛港追逐强港梦 许振超式模范工人频现

    “许振超式”工人频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岛出了个许振超,他是新时代工人的杰出代表,也是青岛港工人乃至中国工人群体的一面旗帜。在榜样的感召下,在用人机制、成才文化的孕育下,人们欣喜地看到,在青岛港2.4万工人中,许振超式的员工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

    2001年,平度小伙邵泽山进入青岛港工作,干上了桥吊司机工种。他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一入行就成了许振超的徒弟。跟着名师进步快,许振超经常组织新司机一起,讲解桥吊原理,手把手传授技艺,这让邵泽山更是加倍珍惜,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和操练。不过,他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赶上师傅。12年过去,今天的邵泽山还在振超团队里,他已经是中国优秀青年技师、全国技术能手。连许振超都说,几个徒弟操作起来“已经比我利索了”。

    2003年,错失高考的沂蒙“秀才”刘京俊结束了打零工、当厨师的经历,进入青岛港当机械司机。当年8月,刘京俊第一批出徒,成为“振超团队”的一员。“能够有机会和自己的偶像许振超大哥一起工作,我非常兴奋。”刘京俊说,许队长从一名码头装卸工人,通过自己的刻苦练习、勤于钻研,成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这个经历深深鼓舞了他。受许振超 “一钩准”绝活的启发,他也边干边琢磨,在轮胎吊作业中开创了“京俊攀峰”绝活,并在后来的工作中总结轮胎吊作业流程,写了5万字的实战培训教程。2011年,刘京俊当选全国年度“三农人物”。

    2006年,“80后”董新龙毕业后来到了青岛港,他也是被许振超感召而来的。在校期间,他的母校邀请许振超来校作报告,许振超的演讲深深震撼了董新龙。“我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够像许振超那样用奋斗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他说,工作后他白天利用维修机会了解设备性能,工余时间利用废旧材料练习配电盘组装,晚上回到宿舍趁热打铁,巩固复习所学知识,很快就成为队里的技术骨干。2009年,董新龙获得了集团技术比武电工第二名,并考取了山东省“金蓝领”技师,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

    2008年,大学生薛骁伟无意中从电视里看到各大媒体对金牌工人许振超的事迹报道,让他改变了初衷,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轻松的文职工作,而是选择了青岛港,并坚决下基层。2010年7月21日,薛骁伟与60名司机一起进驻董家口,先后参与了20万转水码头建设、“梅花”台风抢险、矿石疏运会战等重点项目。凭借突出的表现,他当选为青岛市十佳模范共青团员。

    今天的青岛港,不仅仅是振超团队,四大港区每一个业务公司,每一个基层班队,都有先进模范人物涌现。19次刷新铁矿石装卸世界纪录的孙波和 “孙波团队”;4次刷新纸浆接卸世界纪录的皮进军和“进军团队”……

    “青岛港能够有今天的发展,不是因为有了一个许振超,而在于有一个培育‘金牌工人’的土壤和展现当代产业工人才华的舞台。在青岛港,无论什么岗位上,像我许振超这样的‘金牌工人’大有人在。”许振超的感触发自肺腑。我们可以相信,上千名练就一身“绝活”的专门人才、上万名“五好岗位”员工,他们就是青岛港实现强国强港之梦最牢靠的基石。

    青岛港,梦想必成。

    工人伟大 “大”在精神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青岛港有着121年的历史,比青岛啤酒还多11年,但在这里却处处生机、处处活力,洋溢着干事创业的热情。这个百年老港从不固守成绩,一直在挑战自己、挑战强者,向世界一流冲击。因为这里的工人是有精神的,有追求的。

    他们热爱港口,甘于奉献。中国传统产业工人的优良品质在他们身上传承,他们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高效港口运行体系。

    他们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岗位上苦练绝活、精研创新,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了最不平凡的事。一次次创造世界纪录,把一个北方支线港口推到了全球第7大港口的位置。

    他们依托港口,实现个人梦想。在青岛港,同工同酬,只要肯干肯学,人人拥有成才机会。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农民工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改变人生命运。“人”字在这里放大。

    实干精神、奉献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在这里交汇、叠加,汇聚成一股精神世界的洪流,成为不可阻挡的进取力量。

    这种力量将改变中国,改变世界。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