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青岛西海岸,秋高气爽,风光秀美。在西海岸2096平方公里陆域和5000平方公里海域上,西海岸新区秉持“陆海统筹、东西统筹、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一核、两港、五区”总体发展格局。
其中,作为西海岸新区的“一核”,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以文化旅游、高端商务、科技创智为主导,打造东北亚国际金融、航运与数据中心,建设创新高效、低碳生态的世界级滨海新城。
2012年3月19日青岛市委、市政府为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做出了成立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重大决策,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作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开发建设主体和投融资运作平台,西海岸发展集团承担着新区土地一级储备整理与开发、金融发展及资本运作、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区直接投资开发重要职能。由此,西海岸发展集团作为西海岸新区“主力运营商”,肩负起“再造一个青岛新城区”的历史使命!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西海岸发展集团董事长王志军说:“坚持开放创新引领,通过实施东西统筹、城乡统筹和陆海统筹等‘三个统筹’科学发展路径,西海岸新区中央商务区将建设面向21世纪的中央商务区,建设现代城市形象和青岛历史风貌特色有机相融的世界级滨海新城,打造一座既传承青岛历史及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化国际海港都市发展趋势的‘未来之城’。”
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打造海港都市
北纬36度,这是一条特殊的纬度线,在这条纬度线周围分布着全球最著名的四大湾区城市:韩国釜山、日本东京、美国的旧金山和纽约。如今,这条特殊的纬度线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青岛西海岸。“作为西海岸新区的“一核”,西海岸新区中央商务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在记者多次采访中,西海岸发展集团负责人多次如此强调:整个中央商务区的中心定位是打造一个国际性的生态智慧型海港都市。“目前在全国海岸线像中央商务区这样,综合具备山、海、岛、礁、滩、河等自然优质资源的区域是非常少的,这种条件不可复制,我们倍感珍惜,我们完全按照崭新的世界级的规划去打造一个新的城市、一个新的国际海港型都市。”
目前,世界上发展比较典型的海港型城市,像东京、釜山、纽约、旧金山这些城市,都是海港型城市,为西海岸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经验。这些世界著名的海湾城市自然成为中央商务区发展“寻标、对标、达标、夺标”的“标本”。王志军说:“借鉴世界著名海湾城市的开发建设经验,多方寻标对标,积极创新实干,开发建设西海岸新区,特别是新区中央商务区,尤为重要。”
环境代价考量
开发海洋尤其是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与产业,环境与生态影响巨大,必须先行考虑。这方面日本的许多做法,虽然不一定能称得上是楷模,却颇有值得借鉴之处。日本国土狭小,开发海洋首先想到的无疑是扩展陆地,这一点与时下沿海好些地方政府的思路一样。但不同的是,在日本临近海湾岸线建造人工岛,要比将海湾填平变为陆地容易些,原因在于,后一种填海造地对于环境破坏要大得多,为环保主义者所不容。
人工岛
日本“海洋经济”所依托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属交通运输业了。这种支柱地位的表现,不少于两个层面:
一个是就依托海洋的多个产业中的重要性而言的。略微浏览一下日本海陆交通图便不难发现,日本沿海相当多的港口或机场建在填海建造的“人工岛”上。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日本投入运营的大型人工岛多达15个,仅次于美国名列全球第二。建造这些人工岛的初衷,一大半定位于扩展交通运输产业之“锚地”。
另一个是就海陆产业集聚区联络及互为依托意义而言的。在日本,无论是人工岛,还是固有的小岛,连接陆岛的交通运输建设都先行于产业集聚区的创建。一般来看,依托海岛的大的产业集聚区,交通设施往往是“立体”构建的:机场、铁路、公路、轮渡码头一起上。
政府规制与政策先行
从经济学上来看,近海资源开发最容易形成自然垄断状态,因此需要政府积极干预。日本则采取了政府规制与政策先行。
而在海洋经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官民合作”体制,无论从建造沿海人工岛,还是连接海洋产业集聚区的大众交通,大多采取官民合作与合资形式。不仅减轻了政府筹资困境,而且大大提高了国有资本运行效率。有比较研究揭示,关西空港人工岛建设,比中国香港新机场建造工程规模要大得多,但其所耗投资则要小得多。
荷兰对海岸线动态保护
荷兰是一个比日本更小一点的国家,55%的土地都是低于海平面的,因此大海以及海岸线就是国防线。为了对海岸线进行动态的保护,荷兰政府前后出台了3份政策性文件。
荷兰是“围海造田”的代表。荷兰的国土面积只有32000平方公里,而52000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荷兰的国土,是其重要的渔业和矿业活动区域。因此对于扩张的海岸线上的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荷兰的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的保护计划,比如在海上建造机场、商场、港口等,充分利用海域空
当然,在实施这一系列计划的过程中,荷兰充分考虑到了天然气和石油管线的基础设施、通讯设施的光缆、风厂、沙子的提取区等不会受到影响和破坏。
荷兰每5年会有一个审视安全的计划,而且对于海岸线的保护是动态的,要保证整个海岸线基础的巩固不会低于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要保证它的沉降的可行性和长期的跨海域的沉降物的输送安全;要给海岸线旁边的城镇居民建立风险管理计划,同时提高人们的公共意识。
各沿海国展开“蓝色圈地运动”
近年来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采取各种措施,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比如,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和国家海洋战略,韩国颁布了《韩国海洋21世纪》。越南制定了《2020年海洋战略》,目标是打造东南亚海洋经济强国,到2020年,海洋经济在越南GDP中比重将达到53%~55%。海洋强国美国,80%的GDP受海洋经济、海岸经济驱动,75%的就业率与海洋经济有关,目前已经制订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海洋行动计划》。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詹姆斯·特纳博士说,奥巴马总统2010年6月建立了海洋工作小组,任务是确保美国海洋权益获得持续发展。美国还通过多部门参与,确立自己的海洋空间规划,目的是通过规划带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个统筹“再造一个青岛新城区”
西海岸中央商务区要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海新城,这其中,“三个统筹”,即东西统筹、城乡统筹和陆海统筹是实现“再造一个青岛新城区”这一历史使命的科学发展途径。
加快推进东西统筹是推进胶州湾两岸的交通、教育、医疗、体育和文化等领域公共服务同城配置,完善三城互联交通体系。其中,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四纵四横”主干交通体系,解决中央商务区交通相对薄弱问题;通过打造高端资源集聚区,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形成人口结构的置换、升级,形成新城区的发展基础。
城乡统筹是以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带动全域城市化,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中央商务区一次性安置12个村庄,按照现代小城镇规划,全面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同时,中央商务区创新理念——组团发展,城市建设不再是以往的“摊大饼”,而是一个组团一个组团的发展,每个组团内有一个小配套,有什么事都可以在团内解决,不出区域就可办事。
陆海统筹则要把西海岸陆域、海域和岛屿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整治陆海联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在陆域经济日渐向集约效益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发展海洋经济被提升到重要位置。“中央商务区将着力做好‘海陆统筹’文章,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陆域地下空间,发挥青岛本土优势,为创新科技兴海模式、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引领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做出积极的探索。”更进一步,将在机构设置、产业规划、项目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积累陆海统筹经验。
未来西海岸中央商务区,将按照“三个统筹”,充分发挥中央商务区作为西海岸新区“核”的磁场效应,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积极搭建起高端开放载体,促进产业的聚集、功能的集成和资源的集约,推动蓝色经济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合理有序发展,将建成未来21世纪的中央商务区为主导的中心城区,打造出一座宜居幸福的蓝色智慧新城。
传承历史又代表未来的海港新城
“再造一个青岛新城区”,既包含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也包括对青岛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机延续,在新城区形成历史与现代的交相辉映、完美融合,助推青岛向更高、更广、更深的层面去发展。
在王志军看来,西海岸中央商务区就是要弘扬传统文化、对接现代文明、彰显海洋特色,建设面向21世纪的中央商务区,建设现代城市形象和青岛历史风貌特色有机相融的世界级滨海新城,打造一座既传承青岛历史及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化国际海港都市发展趋势的“未来之城”。
西海岸发展集团总经理张浩说:“中央商务区综合具备山、 岛、 滩、海、 礁、河等资源,在全国海岸线都很难再找到自然资源这样积聚的区域,我们完全按照崭新的世界级的规划去打造一个新的城市、一个新的国际海港型都市。”
这其中,海岸线的保护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延续青岛历史及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拥有海洋,特别是弥足珍贵的海岸线,谁就拥有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黄金海岸线必须成为承载西海岸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载体。西海岸发展集团对此寄予厚望,强调要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岸线资源,协调好发展与保护关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让优势资源发挥优势效益,让稀缺资源永续利用。“中央商务区是青岛目前以来第一个从规划开始,先有规划,再完全按照规划来建设的区域。”在规划过程中,西海岸发展集团采取了很多新的理念,整个中央商务区完全绿色生态,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科技,这些元素和理念从规划开始完全贯彻到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全过程中,其中包括对海岸线、海岛等自然稀缺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信未来,自然环境一流的中央商务区,通过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的建设,将成为一个高端商务功能、高端会议功能、高端知识性聚集的集聚区,变成青岛市和整个山东省乃至整个中国的一张非常亮丽的名片,也会成为国际型海港都市的一个典范。(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黄建波 纪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