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室里,拿手术刀的不是医生,而是由医生操控的机器人……这不再只是《阿凡达》电影中的情景。记者昨日获悉,国家卫计委下发23个世界顶尖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采购指标,其中有一台将配给青岛。这将是我省首个手术机器人,今后患者动手术或将用上机器人,外科手术也由此实现了由传统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变革。
招标
省内首台手术机器人
医生坐在远离手术台的控制台前,头靠在视野框上,能看一幅三维高清立体视图,视图呈现出已经放大10至15倍的人体组织层面和解剖结构,医生操控机器人的操纵臂进行手术,可以在人体腔内做到人手无法完成的7个方向自由运动和360度的旋转,还能自动感知并滤掉医生手部的颤抖……这将是手术机器人工作的场景。
“达芬奇”机器人拥有灵巧的手腕,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腔镜外科医生无法完成的任务。记者昨日从青医附院获悉,省内首个“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获批配给青医附院,将由国家卫计委统一招标采购。机器人价值300万美元左右,具体招标事宜正在酝酿中。
应用
外科手术它全都能做
外科手术机器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机器人,它们不能主动完成外科手术,但能在医生的操控下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目前全球共有三种品牌的手术机器人,分别是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开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美国Computer-Motion公司开发的宙斯手术机器人和伊索手术机器人,技术最先进的便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青医附院招标办工作人员黄燕告诉记者,“达芬奇”能够完成妇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等所有外科手术,将被放置在手术室当中。机械臂的操作手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动作,每秒可同步1300次。医生手上动作被等比例调整,滤除抖动,传递至机器臂及器械上。
本领 拥有四只灵巧的“手”
说起“达芬奇”的厉害之处,黄燕总结了几点:创伤小、止血快、不颤抖、活动空间广。
为什么机器人就能完成人工手术无法完成的任务呢?原来,“达芬奇”拥有四条非常灵巧的手臂,医生把机器人的四臂伸入人体,镜头臂使得手术视野内每根血管都暴露无遗,能够放大十几倍。它的左右两条机器臂拥有完美的仿真手腕,可以在人体腔内做到人手无法完成的7个方向自由运动和360度的旋转,第四条臂也可在必要时使用。医生双手在控制台前操作控制杆,人手的全部动作都实时转化为人体腹腔内精确的机械手动作,医生看得清晰也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血管,迅速结扎止血,做到“创伤小、止血快”。
另外,操作“达芬奇”控制杆做手术非常自然,在狭窄的空间中起到了比人手好的效果,“达芬奇”能自动感知并滤掉医生手部的颤抖,还能进行缝针、使用简单手术仪器等以往腹腔镜手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记者 田璐 见习记者 孙笑天)
机器人 手能执刀做手术
费用
肯定比人工手术要贵
记者了解到,这种机器人并非一般医生就能够使用,青医附院首次将派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助手前往香港培训一周,香港方面将针对机器人的操作使用对医生进行培训,只有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医生才能拥有操作“达芬奇”的资格。 “首批将培训3名医护人员,以后还会陆续分批培训。 ”黄燕说。
“达芬奇”手术需要花费多少钱呢?黄燕表示,手术费用将由物价部门统一定价,目前尚不好估计,但会比人工手术昂贵。记者了解到,达芬奇机器人的应用还将延长有经验外科医生的“手术生命”,让他们为更多患者服务。
展望
“机器人”有望全面接班
据介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外科手术正经历由传统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变革,以达芬奇手术系统为代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已成为微创外科手术的主要潮流,高清晰立体三维视野、高度灵活的腕部、可活动的手术器械和其精确的位置操控使得“达芬奇”的操纵者能够超越传统外科手术技术,也使得微创技术在复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或许有一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将终结开放式手术的时代。
2009年5月,中国大陆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肺癌根治手术在上海获得成功。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专家运用先进的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为一名39岁的女性患者切除了患有肺癌的肺叶,并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
●延伸阅读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达芬奇是杰出的画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早在500多年前,达芬奇就设计了机器人的雏形。达芬奇还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在生理解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医用的“达芬奇机器人”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其设计的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外科医生控制台。这是达芬奇机器人的控制中心,机器人操作员坐在无菌区外,用手或脚来控制机器人和一个3D内窥镜。二、患者平车。这是达芬奇机器人的操作部位,和病人直接接触。三、摄像系统平车。这一部分装有图像处理系统,通过精密的设计,达芬奇机器人能够替代人手在人体狭小空间内完成各种动作。
●相关链接
岛城医院还有不少“机器人”
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这几年,岛城医院引进了许多高科技仪器来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疾病、解除痛苦。
检查癌症的“机器人”
以前患者到医院确定恶性肿瘤,通常要采取活检核查,患者反复忍受极大的痛苦。如今,青医附院引进了最先进的PET/CT机,患者只要注射了带有氟18的葡萄糖液,在仪器上躺一会儿,医生就能通过仪器查出患者体内比花生米还小的恶性肿瘤。
做胃镜的胶囊机器人
3厘米长、直径1厘米的“胶囊机器人”有摄像头,能取代胃镜、肠镜,钻进人体查看肠胃。这是记者在市立医院消化内科看到的新“武器”。以往胃镜检测,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精神紧张,同时还可能划伤食道和胃黏膜。现在,胃镜胶囊由患者吞下后,胶囊里两个摄像头和无线网络集成装置,可将胃肠内的画面实时无线传输到诊断电脑终端,由医师分析诊断。 “胶囊”可随大便排出。
测过敏原的“机器人”
以往患者查过敏原需一项一项地查,检查过程费时,检查结果准确率低,有时还要抽血检测。如今,一种高科技过敏原检测器引入青岛,检查者只要手握检测棒,20分钟就能检查500项过敏原。目前,这台省内最先的过敏原机器人在第五人民医院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