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红高粱》亮相十艺节获赞 舞蹈之美撼动人心

来源:青岛晚报-- 2013-10-23 12:27:49 字号:TT

    高清:《红高粱》精彩剧照提前剧透 今晚上演

>>>>>>高清:舞剧《红高粱》精彩剧照揭秘 PK张艺谋

    高粱地里,我爷爷我奶奶“野合”,洒下生命的种子;墨水河畔,乡亲们不畏死亡奋起反抗,为“自由地活着”……昨晚,青岛市歌舞剧院出品的舞剧《红高粱》在青岛大剧院歌剧厅起舞,冲击十艺节的文华大奖。近两个小时的演出,观众看到了山东鼓子秧歌的魅力、听到了沂蒙小调的韵味、更震撼于高粱地里顽强的生命力。

    虽然《红高粱》的小说、电影被很多人熟知,但现场的观众还是对美妙的肢体语言以及区别于文字、光影的呈现“惊艳”了,他们看到了熟悉又陌生的《红高粱》。当演员流着汗水与泪水在舞台上谢幕时,台下站立的观众也闪着泪光,以一波波潮水般的掌声,肯定着《红高粱》。

    一种关于“生命力”的震撼

    莫言曾评价舞剧《红高粱》“完整地表现出原著昂扬向上的精神”。编导王舸、许锐把这种精神放进舞剧,彰显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红高粱》分为颠轿、野合、祭酒、丰收、屠杀、出殡六大章节,每个章节都主题鲜明:“我奶奶”纠结痛苦的待嫁之情、高粱地里男女原始的吸引、祭祀韵致浓烈的大祭酒、欢快诙谐的丰收喜悦、鬼子来了带来的恐怖氛围、乡亲们从屈辱到奋起的历程。《红高粱》完整地讲述了一段关于“生命力”的故事,生活在高粱地里的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直接激荡观众,使人热血沸腾。

    一场鼓子秧歌沂蒙小调的盛宴

    唢呐声声,带着沂蒙山小调的影子;扭动着的鼓子秧歌,犹如山东人用方言诉说关于自己的故事。这段发生在高密的故事,放到舞台上,用了最山东的调调和舞蹈。 “颠轿”一章,“我爷爷”带着轿夫们用改良的秧歌舞,颠出山东风情;“祭酒”一章,烧酒锅的伙计们也用改良的秧歌,舞出原始野性的祭祀感……而每当“我奶奶”的情感处于转折点时,《沂蒙山小调》若隐若现地流淌出山东女人的坚韧与倔强。如果说鼓子秧歌就像山东人的方言,那么《红高粱》里改良的秧歌,则更是贴近现代观众的“对话”,既传统又符合现代审美。舞台上的舞蹈与音乐,送给观众一把醇厚的民族风。

    一台“是舞蹈更是戏剧”的大戏

    “我奶奶”孙秋月说“最后的舞段每一次都是用生命在跳”;“我爷爷”张珅说“不仅在跳舞,更是在演戏”;“罗汉大叔”肖雪峰说“不去想拿奖,只想成为这个人物”。《红高粱》里每一个人,已经“入戏”,成为一颗颗执着的高粱。的确,在现场,演员们不仅用肢体语言表达人物,连表情也随着剧情大悲大喜,“我看到出殡一段,群舞演员都流着泪”,坐在前排的观众如是说。

    因为改编自名作,《红高粱》戏剧性非常强,这也让编导对演员们提出更高要求,“每跳一段舞,在心里念一段台词”。而观众们,也从演员的表演中接收到他们心中的台词,跟着他们进入高粱地里的故事中去。

    一份“在一起,有信心”的冲击

    台上,泪水与汗水交织;台下,掌声声声不断。《红高粱》谢幕时,是一片激动之情,观众站着鼓掌,久久不散。而散场之后,舞台后面,是激动的演员们。他们没有假期,坚持排练,早8点到晚6点磨在一起已经有数不清的日子。作为一个市级歌舞剧院,排练一部大型舞剧,其中的艰辛并非外人能想。 “我们排练《红高粱》,不仅人在一起,心灵也都在一起。 ”因为“在一起”,所以他们冲击文华奖“有信心”。

    原著作者莫言:

    它让我激动,它已经成功

    不表态,不发言,不接受采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更加“慎言”,在专程从北京飞往青岛观看舞剧《红高粱》时,他先亮出“三不原则”;但在观看完《红高粱》后,他却“兴奋地、激动地”主动走上台,向演职员们送上赞赏,“舞剧比较完美也比较完整地表达了我的原著昂扬向上的精神”,“让观众激动,让原作者激动,它一定是已经取得很大成功了。 ”

    作为原著小说作者,其实莫言对舞剧《红高粱》一路鼓励、支持。

    2010年冬,歌舞剧院董事长黄港到北京第一次见到了莫言,“我不懂舞剧,你们做出来的作品是你们的,只要尊重作品、尊重原著就好”,没有任何要求,莫言同意了舞剧《红高粱》扎根青岛。

    2011年春,黄港怀揣文本合同,找莫言签约,没想到莫言的女儿突然生产,他不得不临时回家。黄港“追”到高密签下一纸合约,“版权费只是象征性的。 ”之后莫言曾应邀到青岛,与编剧王勇以及歌舞剧院主创,开始了第一次舞剧研讨会。

    2012年10月29日,高密红高粱文化节,青岛市歌舞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再次排演舞剧《红高粱》,在中外160多名记者的见证下,莫言现场出席并送上祝福,他在发布会上直言 “舞剧比电影、话剧的改编难度更大,青岛市歌舞剧院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

    2013年7月14日,莫言观看舞剧《红高粱》起舞,并激动给出“它已经成功了”的评价。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资华筠:

    它震撼我,我为舞蹈骄傲

    “非常感动我,有震撼力,有竞争力。 ”昨晚,作为十艺节特邀嘉宾、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资华筠特意来青观看了《红高粱》,演员谢幕后,她激动地上台,对演员们表达赞赏,“我为舞蹈而骄傲。”她认为《红高粱》改编自名著,却能用舞蹈的特性、优势完成表达,“相信原著作者也会感动”。

    作为特邀嘉宾,资华筠在十艺节剧目中只选择观看了《红高粱》。因为身体原因,近年来她很少到剧场看剧,“很感谢十艺节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非常感动。 ”资华筠说作为“职业观众”自己很难入戏,总会一边看戏一边带着批判眼光,“但这部戏不给你这个机会”。资华筠评价《红高粱》很好地把原著中的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民族魂魄,用精练的、本质性的、具有亮点的方式表达出来,“说明舞蹈成熟了”。她还特别认可《红高粱》作品语言上的结合,“很多舞蹈会忽略表意性,但《红高粱》把舞蹈和表意性结合得非常好,音乐、舞美、演员的投入感都达到了高度结合。 ”

    “《红高粱》走对了路子”,资华筠认为舞剧要走市场,就要用真正的艺术质量走可持续发展路子,而且《红高粱》剧中很少外聘演员,“这些都是很好的兆头”,资华筠再三表示“祝贺、感动、欣喜。 ”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明文军:

    不同于电影,现舞剧之美

    “这部舞剧凡是成功的地方,都与电影不一样。”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明文军是关注家乡舞蹈事业的青岛人,也是《红高粱》编导王舸、许锐的老师,因此,从《红高粱》建组到公演,他都参与其中,给出建议。

    他认为,改编一部“名著”,首先不能“把观众想傻了”,不能面面俱到把故事再讲给观众一遍,而是要用舞剧的长处,再度艺术呈现。“《红高粱》做到了,很多地方让我感动”,明文军说《祭酒》一段,在电影中留给大家的记忆是一首歌,而舞剧的处理非常好,用张扬的肢体语言,用山东特有的鼓子秧歌,让观众看得更加 “热血沸腾”。还有最后墨水河赴死的一段,也让明文军赞赏,“真正感动了我。 ” (记者 贾小飞)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