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君联资本CEO CLUB第十三次活动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详解了改革的趋势和阻力,他表示,三中全会是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文化力量的权衡,企业家要研究现有决策力量的偏好和构成,学会对三中全会文件的解读,把文件变成真正的生意经。
周其仁将中国的改革概括成四个圆圈,第一个圆圈是“大家希望改革什么”,第二个圆圈是“期望能改什么”,第三个圆圈是“决定做什么”,第四个圆圈是“实际干了什么”。
第一个圈是范围最大的,现在全国人民每一个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都会觉得不改不行,而改革的共识达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显而易见第一个圈子十分重要。
大家希望改革什么?根据周其仁的调查,第一,经济形式很好,但面临的紧迫性问题很大,比如腐败。腐败风,是体制机制的问题。目前的贪腐没有技术含量,也不需要胆量,只需要在工作中完成就可以了,开开会就可以了。
“在审查刘铁男时,社会利益相关方送钱,国家发改委送钱。一个农民工在城市里打拼赚得十万块谈何容易,但社会贪腐这个数目就极其容易。其实贪官之前的出身都是很努力拼搏的人,但是一到一个位置就发生这样的问题,体制机制损害奋斗精神,给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周其仁感叹道。
希望改革的还有土地拆迁的问题、地价问题等。还有就是中国很多事情都在法律之外,罚款现象十分普遍,非法活动形成了产业链,法外世界存在资本自由进出、市场利率化等各种创新措施,但介于法规跟不上经济的节奏,缺乏配套措施与创新措施的真正落实。
“要吸纳法外的东西,纳入到法律框架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能力把对社会有贡献、稍有瑕疵的东西吸纳进来,将偏差用罚款来解决,只不过是将罚款的一半钱给了官员,一半钱进了国库,永远没有实际效果。而这些问题不系统从体制上解决,眼看着社会矛盾就会变得尖锐,社会安全稳定是第一位的,不然再繁荣也解决不了问题。”他说。
第二个圈是“期望能改什么”,这个圈可大可小。周其仁表示,每次改革目标的范围之大、力度之深等,但关键问题都没有解决。根据过去十二年的经验,改革很难,因为很多东西改不动,期望只不过是还在脑海里的事情。
第三个圈,“决定做什么”。他认为,11月9号到12号的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是中国的政治利益、社会力量、经济力量的权衡。三中全会将根据各方面提交的意见作出决定,然而在审理环节上受到政的限制,有资格表态的人并不多,企业家需要研究现有决策力量的偏好和构成。
周其仁表示,重大任务由谁来讨论、如何形成共识,是十分微妙的过程。中央文件的起草修订的不公开过程就是社会利益均衡表达的过程。他说,“谁有权利去提意见、谁落笔、谁修订、谁传递、谁主政”,需要了解文件起草者和主政者的偏好,否则大多数意见虽然被提出,但没有任何回应和落实决定。
他举了个例子,国家曾经规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公司可以按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可以享受股权,这是建国以来在国有体制上公布的最高一项文件,但最终很多公司做不成,因为没有法规配套,不敢把原始股的一部分记在个人名义上。
最重要的是第四个圈子,实际干了什么。他提醒在座的企业家们,三中全会之后,最后行动了什么是最要紧的,而能地面作战,首先要有健全的司法体系。其次,企业家们可以从较为容易的领域开展探索,在法律限制小的层面,政策落地的速度就很快。
他总结,过去的经验证明,由于受到政治平台的制约,对改革的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但目前的形势来看还不错,因为民众期望低,最后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反而大。“三中全会具体什么内容不清楚,但文件出来后(你们企业家)读懂什么很重要,要着眼落地的领域。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是带来公民权利的改革,经济的成功改革是把文件变成真正的一门门生意。
”周其仁说道。
(责任编辑:DF010)
上一篇:国企分类改革与监管新时期
下一篇:中国提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