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记者10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我国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选拔从今年7月2日开始,经过报名、初选、复选、定选及政审考察等共18个环节,已成功选拔出潜航员学员6人,其中2名为女性学员。
最小的1990年出生
这6名潜航员学员为刘晓辉、齐海滨、杨一帆、张奕、陈云赛和赵晟娅。6人中,年龄最大的1985年出生,最小的1990年出生。他们将于2014年开始接受为期两年的培训,并在2016年通过考核后最终成为正式潜航员。
据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介绍,这2年的培训由10个模块组成,包括潜航员素质培训、专业理论培训、潜水器技术理论培训等。与我国第一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选拔培训时相比,目前我国对潜航员的培训将更为成熟。
“第一批潜航员可以说是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同时成长起来的。现在‘蛟龙’号已经完成海试,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我们对潜航员的培训也更加系统全面。”他说,“除了在潜水器专业技能上打造‘全才’,他们还将接受一系列文化课程,乃至礼仪、仪表等方面的培训。我们希望他们能成为我国海洋界的缩影,把海洋意识传递给全国公众。”
女性特点更符合条件
对于社会公众关注的女性潜航员,刘峰说,男女潜航员的选拔标准是一致的,女性心细、心理稳定的特点更加符合载人深潜的条件。“世界上早已有女潜航员驾驶潜水器下潜的例子。潜水器载人舱环境不涉及失重或者大气压改变,也没有发现对女性生育等方面的影响。”他说。
“选拔时,我最担心的是晕船的问题。但看起来平时坚持锻炼的习惯帮了我很大忙,顺利过关。”6人中年龄最小的“90后”女潜航员学员赵晟娅告诉记者,“我觉得自己能够入选,优势在于各方面能力比较均衡。我相信年龄不是问题,性别也不是问题,我有信心在2年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正式潜航员。”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选拔也是我国首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潜航员学员,同时,本次选拔产生了我国首批两名女性潜航员学员,对我国载人深潜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我国建设形成一支专业结构科学、学历层次合理、年龄与性别比例适当的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队伍打下坚实基础。本报记者
学员简历
刘晓辉,男,汉族,1988年10月生,山东临朐人,未婚,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2014年毕业。
齐海滨,男,汉族,1985年生,山东临沂人,已婚,大学本科,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轮机工程专业。2008年参加工作,现就职于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杨一帆,男,汉族,1989年3月生,新疆阜康人,未婚,研究生硕士在读,华中科技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2014年毕业。
张奕,女,汉族,1988年1月生,河北省唐山市人,未婚,研究生硕士在读,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14年毕业。
陈云赛,男,汉族,1987年12月生,湖北十堰人,未婚,硕士研究生毕业,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2013年7月参加工作,就职于青岛兴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赵晟娅,女,汉族,1990年8月生,河南省安阳市人,未婚,研究生硕士在读,大连海事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2014年毕业。
新闻背景
“蛟龙”号大事记
●2001年,中国大洋协会、中船重工集团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声学所、中船重工集团701所等单位的专家编写完成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方案论证报告》。
●2002年,科技部将70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此后6年间,在中国大洋协会组织下,中船重工集团702所会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等国内百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进行潜水器的设计制造。
●2008年,载人潜水器本体研制完成,水面支持系统研制和试验母船改造完成,潜航员选拔和培训完成。
●2009年,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1109米。
●2010年,载人潜水器命名为“蛟龙”号,在南中国海完成了3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3759米。
●2011年,“蛟龙”号在东北太平洋开展了5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5188米。
●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创造了全球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