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探于家屯手工造船 师徒四人30天才造出一艘船

来源:青岛晚报-- 2014-02-23 17:04:59 字号:TT

    尽管越来越多的大马力钢铁制大渔船出现在青岛的渔业捕捞中,但两万多艘木制渔船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气转暖,木制渔船的工匠们又开工了。昨天,记者在即墨市金口镇于家屯村探访了独特的木船制造,这项传承数百年的工艺已被列入即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目前全市仅有三家还在用老工艺造木船。

    30年制出千余艘小木船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金口镇于家屯村,在村西的一个农家院前的空地上,木船手工制作技艺传人于正雪正带领着三名徒弟刨“角梁”,在他身后,一个长15米的木船“龙骨”被高高架起,龙骨上飘扬着两面小红旗,寓意安全吉祥。“龙骨对于一艘船来说,就类似大梁之于一座房子。盖房子上大梁时需要放鞭炮并挂块红布,以趋吉避凶,架龙骨时插面红旗也是这么个意思。 ”于正雪说。记者了解到,自1985年周围小渔村开始有人搞人工养殖对虾起,体型较小吃水较浅行动灵活的小木船的作用便凸显出来,养殖户需要划着小木船来喂养对虾,一时间,小木船供不应求,成了抢手货。自那时起,于正雪便开始组织人专门制作小木船,长度从三五米到十余米。据介绍,近30年来,从该村划出的小木船就有1000余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于正雪带领徒弟们制作的。

    合抱槐树被削成碗口粗

    小木船看似造型简单,但是制作起来并不容易,有大小20多道工序,主要工序有3个。第一道工序就是做龙骨,即贯穿船头至船尾的主梁,龙骨选材要求为槐木,因为相比较而言,同等体积的木料,槐木质量较大,能够压住一艘船,让其在风浪中保持平衡,作用类似“不倒翁”的底座。此外,槐木抗海水腐蚀,不遭海蛆,可防虫蛀。

    龙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件”是“船刀”,即船头中间的那根木头,它在行驶中担负着劈风斩浪的重任,选材也极其挑剔。就拿这艘正在制作的船来说,其“船刀”看上去只有碗口那么粗,长约两米,但它却是由一根合抱粗的整棵槐树削出来的。第二道工序是做角梁,角梁就类似房屋的小梁和椽子,由于担负着船底的结构,同样需用槐木,角梁的造型类似弯刀,龙骨和角梁安装在一起后,木船的外形看上去就类似X光片下的人体脊椎和肋骨。第三道工序是上舱板,舱板的材质为美国落叶松,这种松木单块长度可达十余米,质量较轻,而且耐海水腐蚀。如果说龙骨和角梁是一个人的脊椎和肋骨,那么舱板就是肌肉组织。

    25吨重木船用两千螺钉

    记者了解到,一艘长15米的小木船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全身涂三遍以上的桐油,以防止海蛆蛀咬,桐油要涂抹到船体的各个角落,一般涂过桐油的木船能在海水中行驶两三年的时间,但是渔民普遍一年涂两遍,多选在休渔期的始末涂刷。小木船看上去虽小,但是含“金”量却比较高,于正雪说,就这么一艘小木船,需要300多块大小木板组成,净重可达25吨,船体内外镶嵌着2000多个螺钉。制作一艘木船,根据大小不同一般需要1个月的时间。一般一艘长十米的小木船能够卖到三至五万元,一年可打造30艘,对于一名普通渔民来说,收入可谓不菲了。

    手工木船上了非遗榜

    “这是毛收入,要是去掉成本和工人工钱,造这么一艘船我也就赚个六七千块钱。 ”谈起收入,于正雪摇了摇头。

    “现在年轻人没有愿意干这个的,太累,我干了30年,现在觉得快干不动了,每天光搬这些木材就够受的。 ”于正雪深呼一口气,他的三个徒弟听罢也都跟着笑了起来,在于正雪的徒弟中,年龄最小的也41岁了。于正雪无奈地说,到他这一代,已经招不到年轻的徒弟了,他的这身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的境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还在做小木船的只有三家,除了于家屯的于正雪外,另外两家分别在即墨丰城和城阳。由于掌握小木船制作这种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即墨市已将这种民间手工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准备予以保护。(记者 杨海涛)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