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日本老人去世遗体捐给青岛 用于科学教研(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4-03-04 06:04:35 字号:TT

 日本老人去世遗体捐给青岛 用于科学教研

    2007年1月,定居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的73岁日本老人大工园次郎将遗体捐献志愿书交到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中。昨天凌晨,已经80岁的他因病去世,根据他生前的委托,青岛贝利尔国际医疗门诊的院长刘诏帮老人完成了最后的心愿——把遗体捐献给青岛,留在这个他喜欢的城市。市红十字会和青岛大学医学院收下老人的遗体,将用于教学科研工作。据介绍,大工园次郎是我市第一例实施遗体捐献的外籍人士,也是青岛市第405例遗体捐献者。

    现场

    日本老人去世捐出遗体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东部市立医院,青岛贝利尔国际医疗门诊的院长刘诏拿着老人的委托声明,根据老人生前的遗愿和市红十字会、青岛大学医学院办理了遗体交接手续。“这个老人是我最敬佩的一个病人,生前非常乐观。”刘诏说,他只知道老人在青岛没有亲人,所以老人在住院期间写了这份声明,委托他们诊所代为签手术同意书,如果去世,根据他生前签下的遗体捐献协议,要求门诊代他与红十字会联系办理捐献手续。

    手续很快办完,大工园次郎的遗体被从太平间推出,众人向他的遗体三鞠躬,随后他的遗体被运往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了他简短的告别仪式。“他的遗体经过处理后,将用于医学教研。”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高级实验师刘志才说,几年后,老人的遗体将会被火化,他们会按照老人的愿望,骨灰一半由朋友带回日本,另一半将抛撒在小青岛海域,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

    讲述

    青岛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大工园次郎无儿无女无配偶,大约是2003年前后从日本来青岛,在一家日资企业做海外国际贸易部长。“当时他告诉我们,他走过了很多城市,唯独爱上了青岛,他希望这辈子一直在青岛。”市红十字会三捐献办公室张少芹处长介绍,2007年是她亲自为大工园次郎先生办理的遗体捐献志愿书登记手续,老人不会中文,通过翻译告诉张少芹,青岛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也想将自己的最后贡献给青岛。

    记者查阅早报当时对老人的报道发现,老人遗体捐献的心愿缘起于2006年4月1日,正在和朋友吃饭的大工园次郎突然眼前一晕就不省人事了。朋友赶紧把大工园次郎送进了附近医院。经检查,老人可能是动脉瘤破裂,且腹腔内已经充满了淤血。经过医生的紧急手术,当时72岁的他顺利渡过这一关。

    “是青岛人救了我,让我获得新生,我希望能够永远留在中国、留在青岛。”大工园次郎当时这样说。

    随着年纪增长,大工园次郎的健康状况恶化。2013年起,他开始在青岛贝利尔国际医疗中心就诊。“2个月前老人病情恶化,需要手术的时候,他还和我商量,因为他在青岛没有亲人,在日本也没有家人,希望我们医院能接受他的委托,为他代签手术同意书以及联系遗体捐献的事。”刘诏告诉记者,他为此亲自撰写了一份声明,特别将捐献遗体的事情交代给刘诏,希望一定帮他完成这个愿望。

    邻居眼中有修养的老头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他生前租房居住的崂山区恒宇花园,找到了大工园次郎的家。“我们经常能见到他,每次见面他都会微笑着和我们点头,甚至还带鞠躬的意思。”住在大工园次郎楼下的孙女士听到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还不敢相信,她说,大工园次郎在她家楼上已经住了七八年了,因为不会中文,很少与人交流,但见面总会打招呼。

    “他有时候回来手里提着糕点等零食,都会给我们家孩子分一些,逗孩子开心。”孙女士说,老人很有修养,前年她到过楼上老人家里,发现他家收拾得非常干净。“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衣服,叠放得很整齐,无论什么时候老人都穿戴整洁。”

    同事眼中的“大好人”

    “他是我们公司的顾问,每周来上半天班,主要负责看账目、监督公司运作,然后向日本总部汇报。”记者联系上大工园次郎工作的单位青岛昭太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吕先生告诉记者,大工园次郎除了在他们公司做顾问,还在另外几家日资企业工作。

    “老人非常幽默开朗,爱打棒球,每次来单位都会带着相机,给我们同事拍很多照片,下次再来的时候就会带着洗出来的照片送给我们。”吕先生说,公司的人都觉得他是大好人,他的工资账户里每月都会转出1200元,资助几名本地学生。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