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头图 > 正文

市民提前吃上本地海带 肥美贝类小海鲜最当红

来源:青岛晚报 2014-03-27 14:42:33

    在即墨田横岛赭岛海域试验养殖的海带,近日比荣成提前一个月进入收割季节。记者了解到,青岛海带养殖萎缩的局面正在改变,因为海藻加工业和养殖区域生态恢复的新需求,海带重新大规模回归青岛养殖区,青岛市民也将吃到本地产美味海带。

    喜讯 青岛海带抢先进市场

    与全国海带第一大养殖区荣城不同,青岛海带提前一个月进入收割期。田横镇赭岛养殖基地技术员胡师傅告诉记者,青岛的水温较荣城高1℃至2℃,这一特殊的原因让海带提前上市。胡师傅是荣城人,在当地养殖海带二十多年,是实验养殖区特别聘请的技术员,“这片种植区种植的是我们从俄罗斯引进的大A海带,现在收获上来的海带长3米左右、宽40厘米左右。 ”据了解,田横岛赭岛海域海带养殖规划面积达到3000亩,试验种植的300亩是去年深秋和冬季下种。

    胡师傅说,田横岛宜于养殖海带的水面达数万亩,这一带的海水水质好、营养丰富,特别适宜海带生长,所产海带的口感好于荣城。首次实验种植成功,亩产达到8吨,更让他增加信心。

    市场 海阳加工厂来抢海带

    就在记者现场采访时,海面上三四艘装满海带的捕捞船依次靠岸,看上去像一个个移动的小山丘。这时候,停在沙滩上的大铲车开始派上用场,挥动大钢叉把海带捆举起来,然后直接开到路边停放的来自海阳的海带加工厂的大卡车旁边,工作人员一声令下,一船海带就完全装进了车里。

    “第一期总共搞了300亩,主要是实验性养殖,目前来讲效果非常成功。 ”养殖基地负责人韩强昨告诉记者,“与现在市场上的外地海带相比,这种海带吃起来又软又鲜。现在就连荣成等地的贩子都过来抢收,每天都守在码头等着拉货。”即墨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李先生介绍,田横岛海域这次海带实验成功后,即墨将在今年11月前,在田横海域10米等深线以外新增2000亩海域投放海带苗,产量可以达到16000吨,今后新增面积将逐步达到10万亩。另外,即墨海洋与渔业局和成山集团还将共同对海带深加工,到时市民可以吃上更多品种的海带产品。

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还不赶快扫到手机上分享给你的吃货小伙伴们!

    计划 两年后推广30000亩

    “上个世纪70年代时海带养殖最火爆,那时候全国也正大面积推广海带养殖,由于产量太高,每斤新鲜海带的价格一度降到不到一毛钱。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进贤告诉记者,在青岛海带养殖高峰期时,连栈桥一带都养殖了密密麻麻的海带。产能过剩,加上市场需求、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原因,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整个青岛地区的海带养殖业逐渐没落,虽在部分海域有小规模的海带养殖试验,但规模化的海带养殖一直没有在青岛地区重现。而从去年开始,这一局面得到了改变。除了黄岛海域海带大面积种植,在传统养殖海参、扇贝的即墨田横海域,也开始大面积试种海带。

    海带在黄岛、即墨试种成功,两地都计划大规模推广。聚大洋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将把海带养殖面积扩大到6000亩,而两年后养殖面积将扩大到30000亩。(记者 赵 杰)

    闻着海腥味长大的青岛人,两三天不吃点海货,嘴里淡得如同味蕾失灵,浑身不得劲。记者探访市场,发现近段时间扇贝、香螺和海蛎子这三种小贝壳类的海货肥美无比,不容错过,大家又能大快朵颐了。提起这三种海货怎么挑、怎么做,好些市民都能说上几句。昨天,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销售海产超过十年的市场摊主,他们透露的关于三种海货的信息,好些“土著”可能都不懂哦。 

    海蛎子 摊主:中等个头味道好壳鼓得饱满更肥

    “现在正是海蛎子正肥的时候。 ”大连路农贸市场摊主袁秀娟卖海货十来年,说起海蛎子很有些如数家珍的意思。她告诉记者,海蛎子主要是乳山来的,十二月份到三四月份的海蛎子最好吃,“过段时间天暖和了,吃头就不行了。 ”

    买海鲜,花同样的钱咱们当然希望挑到性价比高的好货。挑海蛎子,个头是最容易分辨的,有人愿意吃满口的大海蛎子,有人说小海蛎子鲜。不过袁秀娟告诉记者,壳大不代表肥,除非你去的是常摊,你确定摊主的货个顶个好,那就可以买大的。“其实中不溜的海蛎子最好”,中等个头海蛎子一般有女士的手掌2/3或3/4那么大,大概长10厘米左右。

    大连路市场海货摊主艾民花则说,想挑肥海蛎子,还可以看壳的形状。海蛎子一片壳是平的,一片跟个碗状的,选那种‘碗’大的错不了,“这就好比一个人胖,肚子就会鼓出来一样。肉不肥,壳就不会鼓得大。”

    专家:岛城牡蛎乳山产养殖野生无差别

    摊主们讲的都是自己多年摸索的宝贵经验,想了解更“内幕”的消息,我们得听听科研专家怎么说。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工程研究发展中心的张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岛城市面上的海蛎子主要是在乳山养殖的,本地养殖的很少。青岛人多偏爱本地海鲜,觉得味道好。但张老师说,乳山的海蛎子品质更赞,因为那里的水域饵料丰富,水质也适合海蛎子生长。

    很多人固执地认为野生的海货更好吃,以为海蛎子也这样。但张老师说,目前市场上野生的非常少,而且野生与养殖海蛎子,品质都差不多。因为养殖的海蛎子也是吃海里的天然饵料单胞藻,并不需要人工投喂,只是人为放在笼子里而已。

    香螺 摊主:三四月份的最美味“舌头”露得多不牙碜

    “看看吧,香螺正好吃的时候。煮着吃买这样大的,炒着吃你就买中小个头的。 ”在大连路市场,听见海鲜摊摊主宫美菊的介绍,记者停下看了看她卖的香螺,真是肥,露在壳外的螺肉黄嫩饱满,肉嘟嘟的。

    宫美菊告诉记者,3—4月份的香螺是最好,“再过两个月,就没现在这么肥、这么香了。 ”记者问她什么样的香螺好,她教了个很简单的办法——你就看香螺的肉。 “肉要是一直藏在壳里,要不就是不大新鲜,要不就容易带沙子,吃着牙碜。”要买就选那种“舌头伸着”的,看起来水分饱满,还得再稍微碰一下,看看“舌头”能不能马上缩回壳里,能马上躲避的说明新鲜,如果舌头一直伸在外面,可是碰了没啥反应,也说明不太新鲜了。“我觉得香螺一般都是养的吧。”说起香螺来源,宫美菊倒有点拿不准。

    专家:六月前吃都不错多是本地野生的

    “真正的香螺其实是东北的一种螺,咱们本地人所说的香螺,应该叫扁玉螺。”就香螺的问题采访张老师时,他首先强调了这种螺的名字问题。 “不过咱这的人都叫习惯了,一般都知道香螺指什么。 ”关于香螺的来源,据张老师介绍,香螺多是当地野生的,没有养殖的,六月份以前都挺好吃的,等到水温升高、香螺产卵后,肉质变瘦就不好吃了。

    很多市民吃香螺时,尤其喜欢吃壳最里面的黄儿。据黄海水产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介绍,那其实是螺的排泄部位,里面装的是螺的排泄物。虽然听起来有点重口味,但并不妨碍吃哈,该吃吃,本来也是可食用的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胆固醇相对比别的部位高一点点,如果有严重高血脂、高血压问题的人,吃的时候就得注意了。(记者张琰)

    三种贝壳类小海鲜 今日最当红

    扇贝 摊主:扇贝没什么挑头看着肥就错不了

    “扇贝不像海蛎子那样还要挑挑,扇贝都差不多。 ”说起扇贝的挑法,艾民花认为,扇贝的挑选“技术含量”没海蛎子那么高,只要从扇贝缝里往内瞅瞅,看着柱大肉肥就行。再就是碰一下扇贝张开的壳,能迅速关上的说明生命力强,新鲜。 “很多人买扇贝看颜色,就爱挑壳红的。 ”记者注意到扇贝颜色差别挺大,有的桔红色,有的偏紫,有些灰白色。 “可能只是因为品种不太一样,其实吃头一样。我如果挑给自己吃,只要肥就行,颜色无所谓。 ”

    除了壳的颜色不同,扇贝肉有一部分颜色也不一样,有的是桔红色,有的灰白色。袁秀娟说,肉桔红色的是母扇贝,肉灰白色的是公扇贝,味道也没有太大差别。

    专家:扇贝多数是养殖的同等个头栉孔好吃

    张老师说,青岛扇贝养殖户集中在原胶南、红岛、即墨等地,莱州养扇贝的也多。市面上的扇贝,主要从这些地方来。 “扇贝也是吃天然饵料,不需投喂,所以养殖、野生的吃着没什么差别。 ”

    张老师还说,青岛扇贝主要两种——海湾扇贝、栉孔扇贝,海湾扇贝是青岛的研究人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美国引进,栉孔扇贝是本地品种。“海湾扇贝长得快,五六月养到十一二月,就成熟了。栉孔扇贝长得慢,从养到出售,约两年。 ”同样个头的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比,后者“年龄大”,味道也相对好些,不过差异不算太大。怎么分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张老师说,海湾扇壳有红、紫、褐等色,表面较光滑没刺,栉孔扇贝壳多红色有刺。栉孔扇贝雌雄异体,性腺(扇贝柱旁月牙状的肉)桔红的是雌的,灰白色的是雄的,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性腺颜色差不多,都是上端灰白色,下端是桔红色。

    三种海货煮了吃 味道或比蒸更鲜

    海蛎子五元左右一斤,扇贝六七元一斤,香螺13—18元不等,都不算贵。说起新鲜海货怎么吃,会吃的青岛人一定选蒸煮,否则不鲜。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问他们怎么烹饪海蛎子、扇贝和香螺,除了香螺要煮,剩下两种,几乎所有人都说蒸。

    “我不蒸,我是加点水煮。”袁秀娟的吃法有些“意外”。她说,虽然是煮海蛎子和扇贝,但水放得很少,三口之家买两三斤小海货,煮时加一碗水够了。海蛎子、扇贝洗完后带些水分,再加上一碗水,煮时绝不糊锅,而且这样煮出的肉很水嫩,口感还软,肉要么浸在汤里一点,要么大量接触蒸汽,鲜味保留得更好,如果是蒸的话,鲜味有时会随汁水流走。

    这三种海货烹制火候难掌握,摊主们的建议是,以两三斤的量算,海蛎子开锅四五分钟后开口就好,扇贝开锅后三四分钟就行,香螺开锅后一两分钟就可以。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