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网上曝光了一组青岛大学保安摔杀流浪狗的照片,青岛新闻网及其他同城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随后,该事件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有人对青岛大学的初衷表示理解,认为处理流浪狗是一件保护师生安全的好事,但采用的方式确实欠妥,也有人对青岛大学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他们认为流浪狗在学校里其实很和谐,并没有真正妨碍到谁,而学校对待弱势动物的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让人心寒。
尽管外界舆论一片喧嚣,但青大对对此事一直保持沉默,在事件曝光的第二天,相关新闻、微博、帖子已经全部被删除了。
而就在昨天,沉默了半个月之后的青岛大学发布了《关于清理校园流浪狗的情况说明》,说明中称:“我们没有预料到民间人士捕捉流浪狗的方式不当,引起了校内个别学生的反对和不满,也引起了民间爱狗人士的强烈反映。发现这种情况后,我们进行了及时制止。今后,我们将在请求警方协助的同时,积极联系青岛爱护动物协会的领导和民间爱狗人士,妥善处里校园内的流浪狗。”。
摔杀流浪狗的直接当事人从“青大保安”变成了“民间人士”,这种微妙的身份变化,虽然在笔者的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面对突发以及社会热点事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个别单位,总有一套相似的江湖切口,事件的直接责任人不是“临时工”就是“外聘人员”,而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跟他们背后的集体完全没有关系,全都是不负责任的个人行为。想来此次青大摔狗,估计也是“民间人士”因为考虑不周的个人行为从而对学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但无论“临时工”还是“民间人士”都不是一种解决问题、改正问题该有的态度,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尤其不应该出于大学之口。其实,无论是媒体的舆论监督,还是普通民众的意见和批评,并不是恶意刁难,无非是想让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因而,回应公众疑问、解决实际问题,绝不是与责任人划清界限、把问题生硬推掉这么简单。事实上,只有打心眼里认识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做出改正,也才能最大限度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话题回到此次青大杀狗的事件,之前就有传闻说这些流浪狗在打死之后,最终会以一只一百元的价格被回收,处理加工之后端上市民的餐桌,事关市民的饮食安全,作为涉事单位,青大有义务做详细地澄清,即便这些人是“民间人士”,也需要青大把这群人找来,为市民们的饮食安全给个说法,我们希望看到一个大学的坦诚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