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建设美丽乡村 将覆盖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于顺 康晓欢 王建亮 2014-12-19 06:09:17 字号:A- A+

青岛建设美丽乡村 将覆盖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青岛建设美丽乡村 将覆盖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青岛建设美丽乡村 将覆盖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青岛建设美丽乡村 将覆盖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青岛建设美丽乡村 将覆盖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差距日益缩小,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优美宜居、文明祥和的新农村,热切期待。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安居”的美丽乡村,全市推进以垃圾处理为突破口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昨天,市农委通报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并提出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措施 两级财政投入整治环境

    目前,我市研究制定了《青岛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启动“三治、三通、四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十项工程——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村通规模化供水、镇(街道)驻地通暖气、镇(街道)驻地通天然气、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社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生态文明特色村(社区)、建设平安农村(社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面提升农村宜居水平。

    全市集中拆除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集中清除乱涂乱画和小广告,学习借鉴昌邑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各区市全面建全完善“户集、村收、区市或镇街运、区市处理”市场化运作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运行体系。

    市财政确定连续3年,每年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各区市也都把农村环境整治列入了重要的民生工程,建立了资金保障机制。崂山区安排8000多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全面建立起“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投入保障机制;即墨市财政拿出2600万专项用于大沽河沿岸村庄农村环境整治,胶州市全年投入1.7亿元对517个村庄进行硬化补助;平度市连续3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并列入市办实事。

    成效 村庄垃圾“有人管、有去处”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出动机械650万台次,清理陈年垃圾546万方,清理农村“三大堆”320万处,拆除违章建筑12万处,清理沟渠河道3810公里,绿化面积2200万平米,粉刷美化立面积930万平米,新添环卫设备26万件,建设文体广场1396处,农村陈年垃圾和“三大堆”清理基本完成,农村污水治理点上突破,农村初步呈现出“洁净、绿色、秀美、和谐”的新景象。

    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区市统筹、镇街监管、村级收集、市场化服务的“3+X”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模式基本建立,崂山、黄岛、城阳、即墨、胶州实现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全覆盖,平度、莱西村庄覆盖率达到90%。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逐步完善,共新改扩建垃圾中转站131座,辐射服务范围达4650个村庄。专职保洁队伍基本建立,5391个村庄建立了专职保洁队伍,占村庄总数的90%,保洁人员达到1.6万人,人员月平均工资超过900元,村庄垃圾实现“有人管、有去处”。通过一年的努力,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计划 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我市将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2015年市办实事,进一步强化措施,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洁净、绿色、秀美、和谐”的要求,坚持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并重,村庄基础设施改善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在道路硬化、植树增绿、污水治理、文化小广场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打造一批洁净村、示范村和特色村。同时,按照区市统筹、城乡一体、全域同治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农村垃圾收集清扫、运输和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和日常考核奖惩机制。

    探访 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 即墨乡村5.5万个垃圾箱上岗 街道不见垃圾飞

    昨天下午,即墨市灵山镇河南一村村民张延国出门走了不到10米,就将一袋垃圾倒进了垃圾箱。老张说,村里设置垃圾箱方便多了,以前村里垃圾乱飞,现在街道上连个烟头都很少见到了。据介绍,即墨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5.5万个垃圾箱遍布千余村庄,环卫车每天必清,农村环卫保洁新模式已在即墨全面推行。

    村庄大街很干净

    “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真好了,大街上很干净整洁。”昨天中午,早报记者在即墨市灵山镇河南一村街道上看到,村民张延国把家里的垃圾倒进垃圾箱后说,以前,村里没有垃圾箱,各家各户的垃圾都倒在村边,垃圾乱飞不说,许多煤灰被风一刮,污染了空气,真让人受不了。现在看看,村里街道两边设置上了垃圾箱,村民最远步行不到50米就有垃圾箱,很方便。街道上不仅难见垃圾乱飞的现象,而且还很少见到烟头。

    随后,早报记者在河南一村和河北村转了一圈发现,不仅街道上干净利索,而且一些背街小巷也没有垃圾乱堆现象。村庄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一个标准化的环卫垃圾箱。

    即墨灵山镇泉上村的环境卫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配备了环境卫生GPS监控平台,明年镇上还将建起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环卫硬件设施改善了,大家的卫生习惯越来越好,文明素质也越来越高了。

    村庄垃圾每日必清

    前些年,即墨农村力量有限,垃圾收集覆盖面很小,居民产生的垃圾自行处理,有的就临时找块儿地儿堆放,清理晚了就成了垃圾场。街道经常进行大规模的突击清理,费时费力还达不到效果。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以后,每个村都有工作人员统一清运,垃圾有地方倒、有人收、有地方处理,垃圾问题迎刃而解。

    在河北村,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连接左邻右舍,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道路两旁建起漂亮的绿化栅栏,进村路两旁的绿化带由路口向村里延伸。如今这个村的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早报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即墨农村,“镇清、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环卫保洁新模式已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各镇实行委托或自我管理的方式对辖区村庄卫生统一管理,配备环卫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械、车辆,全面负责辖区村庄、道路、河道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按照每15-20户设一个大垃圾桶、每户配一个小垃圾桶的标准,在即墨市1033个村庄设置垃圾桶5.5万多个。投入3500余万元,在鳌山卫、龙泉、田横、金口、灵山、段泊岚、移风店七个镇、街道各建设一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为各镇配备密闭式垃圾收运车100辆,对生活垃圾实行封闭式收集运输。

    环境好了村民素质提高

    昨天下午,早报记者在即墨中障村看到,一名环卫工人正在一处垃圾中转站打扫卫生。据介绍,每天垃圾中转站清理后,环卫工人都要将四周打扫干净,防止二次污染。“现在,村里的环境天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咱要再乱扔垃圾,那真有点说过不去了。”村民李先生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以前在农村,村民将生活垃圾随便找个地方就扔掉了,现在都自觉往垃圾桶里扔,认为这是一种文明习惯,既卫生又方便。”据即墨市城建局副局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孙绍国说,目前即墨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实现了全覆盖,下一步就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给垃圾清理工作戴上‘紧箍咒’,但更重要的还是全体群众的共同参与、共同维护。让农村爱护环境之风、文明礼仪之风推动即墨文明建设,环境整治、营造清洁家园更是深入到了村街小巷的每个角落。(记者 于顺 康晓欢 王建亮)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龙喵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