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夫妻自愿做“愚公”修路 村民为其竖路牌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赵玉勋 2017-07-20 07:37:35 字号:A- A+

青岛夫妻自愿做“愚公”修路 村民为其竖路牌

青岛夫妻自愿做“愚公”修路 村民为其竖路牌

青岛夫妻自愿做“愚公”修路 村民为其竖路牌

    原标题:自愿做“愚公”修路700米

    黄岛五旬水利工于永泉和妻子8个月修出一条宽3米的砂石路 当地村民以他的名字竖起路牌

    在黄岛区大村镇前尧村与开城路之间,原来只有条一米多宽的羊肠土路,到处坑坑洼洼,两边满是乱草,雨天一路泥泞,晴天尘土飞扬,不但汽车无法通过,就是骑车从这走也得小心翼翼。时间长了,当地村民宁愿绕路也不愿从这里走。去年10月份,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56岁的水利工于永泉被安排到这条路附近的白马河泵站做守站人。打那时起,于永泉就跟妻子义务修起了这条路。拓宽、垫沙、整平、除草,夫妻俩忙活了8个多月,目前一条长约700米,宽近3米的沙石路已经基本成形。从这走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大伙打心眼里感激他,于是倡议用他的名字命名这条路。 “这活儿还没完,遇到下大雨,可能路面还会出点状况,只要我在这工作,就会承担起看护修补这条路的任务。 ”于永泉昨天对记者说。

    顶着骄阳不停忙碌

    7月18日早上7时30分,气温直逼30℃,天气非常湿热。黄岛区大村镇前尧村与开城路相连的乡间小路上,一个蓝色的身影正在聒噪的蝉鸣中,头顶骄阳,手持铁锨不停忙碌着,一辆独轮手推车盛满沙石,停放在路边。

    车开到路上,尽管不算宽阔,但却十分平整,细沙铺满路面,难见坑洼起伏。须臾间,经过一处路牌,记者看到,宽大白底的铁质路牌上写着“永泉路”三个大字。

    “前几天下雨,把这块斜坡又冲出几条沟,我趁着早晨凉快,赶紧过来填补一下。”看到记者走近,蓝衣汉子停下了手中挥舞的铁锨,杵在地上拿胳膊一搭,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林间并不多风,汗水已经把他蓝色的工作服整个溻湿。

    “我叫于永泉,就是这俩字儿。”他指着不远处的路牌。趁老于休息的空当,记者赶紧跟他攀谈起来。老于今年56岁,是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白马河泵站的“守站人”。“我们单位在每个泵站都安排一个工作人员,以家庭为单位驻扎在这里,负责开泵打水、维护设备、压力检测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老于告诉记者,他是去年10月被安排到这里来的,为了支持他的工作,爱人田燕也辞去了自己在居委会的工作,和两个女儿一起跟随他搬来了。

    “我干了39年水务工作,日常工作已经是熟练工啦,就是门口这条路受不了。”说起这条路,老于真是比自己家后院还熟悉。

    “最初这里也没啥路,就是村民们去菜园呀,种地呀趟出来这么一条小路。”老于往手推车斗上一坐,讲述起来。“后来走的村民越来越多,这条路也越来越明显了,最终成了我们说的生产路,原本这条路也就1米来宽。”说话间,老于指指路的尽头,另一个蓝色削瘦身影正在走近,原来是他的爱人田燕来了。

    “这路原本到处是坑坑洼洼,两边满是乱草,雨天一路泥泞,晴天尘土飞扬,不但汽车无法通过,就是摩托车从这走也得小心翼翼。时间长了,当地村民宁愿绕路也不愿从这里走。”田燕对记者说,经常有亲戚来看望他们,从这里走过后,见到他们就是一肚子牢骚。来这一个月后,老于受不了了,“有天吃完晚饭,他把筷子一放,跟我说,‘走,去修路’!”田燕说。

    每天趁着早晚不断修路

    两口子说干就干,老于备好小推车、铁锨出门了。 “刚开始也不知道咋弄,看到院子里有剩下的建筑石料,就先用上。 ”老于和妻子一起把大块的石料、水泥搬上小车,推着步行近一里路,准备从路两边先搭起“路沿石”固定泥沙,防止它们被雨水冲走。院子里的废料用完了,老于就推着小车去更远的白马河岸上,从当时岸边的建筑废料里挑大块的废料继续搭。

    白马河岸到老于修路的地方,必经一个陡坡,满载石料的小车重近千斤,每次爬坡,老于都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每逢这时候,田燕就赶紧来搭把手。“老于拿粗铁条焊了个长钩子,每次他去推石料,我就到这来等他,拿钩子勾着小车前面,帮他往坡上拖车。”田燕告诉记者。

    清晨和夜晚,早晚两头忙活。两个月后,这条路的“路沿石”基本搭好了,很多路面的大坑也被废料填补得没那么深了。老于一算,大约用了二百车石料。坑是浅了,但还没平。咋平?拉沙子填!于是,老于又开始去河滩挖沙子,拉沙子……

    一个大坑要填二十多车沙

    “走,我带你去瞅瞅拉沙子的现场。”老于推起车来就走,记者赶紧跟上。走了大概两里路,下了一个大陡坡,过了一坐水泥桥,才来到老于挖沙子的地方——河滩上的一个“巨坑”

    “这坑都是我挖出来的。”老于说着,就跳进坑里开始挖沙,直到车斗里堆成了“沙子山”,他才爬上来推起车又走,速度快得让人跟不上。“有些大坑得用20多车沙石才能填平。 ”老于告诉记者,他一般上班之前干几个小时,下班之后干几个小时,因为路比较远,一天也就运七八趟沙石,有时候一周才能填平一个坑。

    “刚开始不懂行,只用废料和沙子填,结果一下雨,冲走了不说,偶尔过个拖拉机啥的,大车轮子又搅出一个大坑。 ”看着辛苦填平的路面又变成了大坑,心痛之余的老于总结起了经验。 “现在学明白了,河滩上有很多碎石子,我先用碎石子垫平泥坑,再铺沙子。 ”老于告诉记者,现在他修补的路面,比原来要结实耐用得多。

    村民为道路命名“永泉路”

    前前后后8个月,这路算是修得差不多了,大约700多米长,接近3米宽,但老于还不满意。“跟公路接茬那块儿还得再好好填补一下,一下雨还是留坑;还有拐弯那地方,垫的石子儿总容易被水冲出茬儿来,坏车胎,还得修。 ”老于说。

    殊不知,老于用来挖沙填土的铁锨口已经崩了好几次,推沙石的独轮小车的轮胎也磨坏了,田燕用来帮他拉车的钩子,都磨得光滑无比。

    “刚开始看到老于在这修路,我问他,我们村的路是有人派你修的吗? ”在前尧村前开养鸡场的村民丁启秘告诉记者,后来老于告诉他,是他自愿义务修的。丁启秘又问:“你图个啥呢? ”老于回答:“为了自己方便,也为了大伙儿方便,顺便还能锻炼身体。 ”

    起初,村里人认为老于只是心血来潮,没人认为他会坚持下来。谁知,日子一天天过去,这条路还真修起来了。慢慢地,走这条路上的村民开始多了起来;慢慢地,路上变得热闹起来。 “从村里到公路上,一下子节省了十多分钟的时间,河滩上的废料也没了,路两边满是刺的植物都被老于一点一点剪掉了。 ”丁启秘告诉记者,如今不但路上跑车痛快,而且因为环境好了,连晚上散步的村民也愿意从这里走了。

    村民们觉得应该对老于表示一下谢意,最后大伙儿一商议,决定用老于的名字为这条小路命名,并且做成路牌,立在最显眼的地方。

    路宽且平,路牌大又显眼。于永泉依然每天推着车,早晚两头奔忙在他的永泉路上。“时间长了,真对这条路有了感情了,在这干五年,我就维护它五年,在这干十年,我就维护它十年。 ”收拾好修路的家什,于永泉推起独轮车,笑着对记者说。(记者 赵玉勋 通讯员 李亮 张静 摄影报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龙喵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