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又到夏粮入库时。粮农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如何安全入库?供百姓食用的粮食是否妥善储存?7月19日,记者实地探访青岛20万吨仓容的市级粮食储备库——青岛第二粮库,体验了“智慧粮库”物联网平台运行下,粮食如何安全“颗粒归仓”。
第二粮库是青岛仓容最大的储备库,库区占地230多亩,共有平房仓33栋。作为青岛市重点工程项目,2013年起,青岛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深化粮食信息化建设试点,共投资626.64万元在第二粮库建设“智慧粮库”。
记者跟随一辆莱西运粮车辆进入库区,在登记处,司机现场领到一张“信息卡”,车号、司机身份、粮食产地等信息已被记录到卡中。随后进行的粮食抽样、检测、地磅称重等环节均需出示该卡,检测结果也录入卡中。这批小麦经检测合格后,运粮车开至指定粮仓,直至粮食入库车辆离开,每一步过程产生的信息都实时传送到粮库的物联网平台。
记者通过“智慧粮库”联网平台看到,每批粮食出入库、称重计量、质量检验等数据,都可通过“粮食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进行调度。通过粮库“三维信息系统”,可直观、便捷掌握粮库的运行状况,所有入库的人员车辆都能实现RFID信号定位,位置和运行轨迹也一目了然。据介绍,采用“一卡通”和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运行数据,能够尽可能避免人工操作和干预,保证数据真实、精确、安全。
青岛第二粮库党委书记、主任刘耀泽介绍,三维信息系统以电子沙盘结合软硬件进行综合信息展示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系统主要有6大功能,即采集功能、实时监控功能、库区介绍、仓房信息、综合分析、实时报警。通过这套系统,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仓储条件、仓储品种、储存时间等因素,分析测算出粮食下一步的储存方式、降耗方式、轮入轮出方案。比如某粮仓温度偏高,粮库即可通过换风系统降温。
“储量6591951千克,入库时间2014年,平均温度12.57摄氏度,空气湿度72%……”粮库技术人员在电子沙盘上点击其中一个仓房,该仓的实时监测信息全部展现,并生成独有的二维码。技术人员说,每个仓粮食的温度、湿度、虫害密度、质量等级等变化情况不一,有了这些监测数据,就可逐步归纳科学储粮规律,形成最优储粮管理模式,减少粮食熏蒸,从而保证粮食的食用品质。“智慧粮库”项目运行后,第二粮库在管理、存储、重量和品质等方面损耗大大降低,每年减少粮食损耗40余万元,实现了“绿色管粮”。
在此基础上,二维码技术也充分运用到了粮食运转安全领域。目前粮库已将国家粮食局所实行的粮食识别代码嵌入系统当中,通过二维码实现粮食数据信息的联通上传,助力粮食全程可追溯。
市粮食局局长张斌介绍,第二粮库“智慧粮库”建设在全省领先,通过示范库建设和运行积累经验,“智慧粮库”模式将逐步推广到全市地方储备库,最终形成覆盖全市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数据中心,实现全市粮食储备库智能化运行和管理,库间业务信息互联互通。(记者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