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国家“海洋公报”发布,青岛实力“出圈”

2023-04-18 22:43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这份“蓝色公报”全景展示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最新面貌。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简称《公报》)及解读,介绍2022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产业发展情况。

《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海洋经济发展承压前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发展韧性持续彰显,高质量发展成效进一步提升。

围绕我国2022年“海洋经济平稳发展,韧性持续彰显”的发展态势,《公报》解读对浙江、山东、青岛等省市的海洋做法及成就进行了阐述。梳理发现,《公报》解读中有多条内容直接涉及青岛,数量在国内城市中可谓首屈一指。

这是对青岛经略海洋做法与成效的肯定和鼓励。

“深海一号”能源站核心装备

当前,青岛正按照中央赋予“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新定位,加快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走向深入,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公报》及解读的发布,为青岛勇当海洋强国先锋、抢占海洋发展制高点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力量。

01

频频“点赞”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发展海洋事业是全世界的广泛共识,也是城市竞争的战略要地。在《公报》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一些城市的先进做法,而对于青岛着墨尤多。

“崂山实验室正式入列国家实验室,推动高水平海洋科技自立自强。”

在《公报》解读中,青岛的海洋科技创新力量、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展得到关注。海洋顶尖创新平台,是推动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当前,沿海地区竞相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组建创新研究院、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促进成果产业化和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崂山实验室的挂牌成立,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是青岛这座海洋城市繁荣强大的标志,更是未来海洋发展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坚固基石。

“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使用,开启海洋渔业深远海智能化养殖新时代。”

在海洋一产方面,青岛养殖工船被“点名表扬”。2022年5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实现零的突破,推动我国养殖区域由近岸迈向深远海,开辟了我国高品质水产蛋白的供给新空间。今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这是“养殖工船”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青岛对于养殖工船产业的探索和布局,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一类新药‘注射用BG136’成为国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蓝色药库’的开发有望进入新阶段。”

在海洋二产方面,青岛打造中国“蓝色药库”备受关注。2022年底,由青岛自主研发的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BG136获批临床试验。BG136进入临床,是继藻酸双酯钠片(PSS)、甘糖酯(PMS)和甘露特钠胶囊(GV-971)之后,我国“蓝色药库”开发的又一实质性进展,标志着青岛在海洋药物研发领域继续走在国内前列。随着BG1396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明确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将被阐明,有望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青岛、深圳等地出台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和指导银行业保险业推动蓝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153个,山东、福建、海南等地多个深远海养殖平台陆续投产”“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建设持续推进”……

在《公报》解读中,直接、间接涉及青岛的内容还有很多,从数量上来说,直接涉及青岛的内容在国内城市中可谓首屈一指。从内容上来看,青岛海洋发展“被点赞”的方面都是引领性、突破性、创新性的,而这正是青岛落实国家使命嘱托、建设引领性海洋城市的底气和关键。

02

何以“出圈”

每年一度的《公报》,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从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89415亿元,到2020年降至80010亿元,再到2021年首次突破9万亿元,再到2022年达94628亿元……时间记录着我国海洋发展的足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我国海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海洋经济出现200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21年以来,我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快速聚集和转化,海洋经济逐步迎来高质量发展。

我国海洋经济加快向好,是各个城市共同努力的结果。青岛作为经略海洋的排头兵,被《公报》解读大力“点赞”,海洋发展实力“出圈”,并非偶然。

在海洋基础方面,青岛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端,海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不含海岛岸线)总长760公里,沿海分布49处海湾和120个岛屿,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双节点城市,同时也是黄河流域重要开放门户和山东对外开放的龙头,地位独特、优势显著。

在海洋科技方面,青岛拥有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高端涉海机构、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特别是国家深海基地、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字号”院所、高校云集,托起青岛海洋科研高地。依托这些海洋顶尖平台,青岛透明海洋、蓝色粮仓、蓝色药库等一批大科学计划加快实施,引领我国海洋发展。

国家深海基地深海基地整体码头效果

在海洋产业方面,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27个行业在青岛都有布局,在现代海洋渔业、船舶海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方面优势明显。2022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总量超过5000亿元,占全市GDP超三分之一,稳居沿海同类城市首位。

青岛屡屡被委以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山东、亲临青岛,对青岛海洋事业发展指引方向、掌舵领航。承压前行,青岛2022年印发实施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出台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海洋15条”,构建起海洋高质量发展“四个一”规划政策体系。

青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积蓄,海洋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绿色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正不断取得新成效。

03

打好“引领牌”

今年4月,青岛《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凝心聚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工作图谱(2022-2026年)》印发,力争到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4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8%左右,海洋经济对全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稳步提高,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这是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青岛正深化布局,突出大统筹推进、大项目招引、大平台支撑、大海洋治理,进一步完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打法和实施路径,开创高水平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新局面,继续引领海洋发展。

针对大统筹推进,青岛正谋划海洋发展新思路,在统筹谋划、顶格推进、要素支撑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增强海洋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针对大项目招引,青岛正瞄准全球产业链前沿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在海洋大项目和外资项目招引落地上集中发力,推动海洋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针对大平台支撑,青岛正重点推动联合国“海洋十年”合作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国家深海三大平台、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青岛蓝色金融研究院等海洋领域六大平台建设,打造聚合资源、链接要素、突破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实现相关领域的跨越发展。

针对大海洋治理,青岛正按照“优生态、保需求、守底线”的思路,持续推进各类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海洋发展空间布局,促进“蓝色经济”绿色发展。

纵观我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态势。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承担海洋发展国之重任,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更大力度经略海洋,当好海洋强国建设排头兵。

(作者 勋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