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稳扎稳打有干头 | ​含“新”量十足,拼出一个更好的崂山

2024-05-04 13:58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含“新”量十足,拼出一个更好的崂山

将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增量”,崂山区加速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用奋楫创新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之“卷”。

眼下,在崂山,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溢出效应正加速释放——

近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正式认证歌尔股份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光学实验室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光学精密检测中心”。检测中心业务涵盖光学检测、尺寸微纳量测、可靠性试验等领域,可根据客户需求制定高效的检测方案,为虚拟现实产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光学技术支持和检测服务,提升虚拟现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距不远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同样传出利好,由该中心搭建的国创中心嵌入式生态平台已于3月中旬正式亮相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该平台着重解决传统的家电开发流程复杂冗长问题,将开发人员及周期从9人、5个月缩减到单人、5小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创新是第一动力。两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成效,只是崂山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力最充沛、创新生态最优质的区域之一,崂山区肩负着青岛赋予的“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的重要使命。进入2024年,站上建区30周年全新起点的崂山区,持续强化“走在前、当排头”的使命担当,以“六个现代化”为战略抓手,聚力奋战“提质争先年”,重点实施提质争先七大行动,铆足干劲、争先创优,全力向前“拼”,充分发挥优势,做强重点产业,增强动力活力,推动各项工作“强特色、创一流”。

产业向新而行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的首位。

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主阵地。近年来,崂山区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都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截至2023年年底,崂山区各主导产业的总规模已达1800亿元,形成了较好的集聚效应,这也是崂山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集聚高端要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气所在。

虚拟现实产业是崂山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以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为载体,一批含金量足、含新量高的虚拟现实产业项目加速向这里集聚。“今年以来,园区已落地京东方艺云、欢创科技、小派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不仅丰富了园区的产业结构,也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青岛高科园管委虚拟现实产业促进部部长王加华表示,进入2024年,崂山区正聚焦硬件设备、软件开发、内容制作发布三个方向,加速推动虚拟现实领域产业“链主”、行业骨干和高成长项目向园区集聚,力争年内新引进产业优质项目不少于30个,园区产业规模增长60%以上。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加速崛起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以欢创科技为例,作为虚拟现实硬件领域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该公司相关XR空间定位算法领先同行,并与业内多家XR客户达成合作,旗下产品被广泛应用于VR/AR、机器人、工业/医疗等领域。目前,欢创科技主流客户包括石头科技、追觅、科沃斯、小米、DPVR、歌尔、360、美的、爱奇艺、中国商飞、华为、高通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经前期商定,3月5日,欢创科技正式在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青岛欢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未来,青岛子公司将作为北方总部,在项目落地后推动核心业务如VR配件、融合激光建模及视觉识别避障的新一代机器人核心视觉雷达感知模组的研发、生产、销售。”青岛欢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虚拟现实产业快速集聚,正是崂山区发挥产业高新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进入2024年,崂山区在围绕专业化园区壮大产业集群,定向招引一批创新要素集聚、产业附加值高、产业生态带动强的引领型项目的同时,还将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此外,按照立足未来、紧盯前沿、适度超前的招引理念,崂山区还将锚定基因与细胞、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热点赛道,用平台思维、生态理念做发展乘法,提早谋划、大胆布局,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科创资源聚集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就是科技创新。

作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崂山区大院大所多、科创型企业多,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正成为面向全国的创新要素汇聚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目前,崂山区已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两家、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9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40件,均居全省首位。

把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增量”。崂山区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方向,在创新主体引育、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鼓励科研机构和创新中心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3月17日,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新动能新模式新产业”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京举办,位于崂山区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作为一家集研发、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目前已与山东大学(青岛)、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近20家机构的学者以及相关产业平台形成有效合作,汇总梳理科研成果逾400项,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1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邓健团队“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就是该研究院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的一次生动实践。依托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海豚计划”,邓健教授团队整合毫米波雷达以及UWB(超宽带)定位技术,开发了适应卧室、客厅等典型家居环境的智能守护仪,可连续、实时、无创、无扰地实现全天候对独居老人和失能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家居监护,目前已形成并申报首批两项发明专利与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聚焦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高不确定性问题,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研资融合的体制机制,我们将持续面向全球深入实施‘海豚计划’,助力科技工作者跨越成果产业化中的高风险过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执行院长赵宇波说。

突出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崂山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所需,不断推进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支持双国创中心加强基础性、引领性技术研究,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还将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揭榜挂帅”等科研攻关模式,建立完善“研发储备—中试熟化—项目落地”工作机制,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厚植发展沃土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企业和人才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力军。崂山区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城区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国际化、时尚化气息更加浓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加快形成,这也是很多企业和人才选择崂山区、扎根崂山区的重要因素。

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卫星数据处理、应用承载等领域位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企业,落户崂山区两年多来,已逐步组建了200多人的科研队伍,具有知识产权近百项。“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崂山区以来,已引进硕士以上人才80余位,为百余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了实习岗位。我深刻感受到崂山区对人才服务的帮扶力度在不断增强,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说。

像中科星图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持续擦亮“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说到做到”的营商环境品牌,2023年,崂山区坚持瞄准企业难点痛点送上政策“及时雨”,以用户思维迭代升级服务举措,全年共兑现产业扶持资金22.7亿元、减退免税费约20亿元、分配公租房和人才住房2187套,真正让企业和人才在崂山区放心经营、安心创业、舒心生活。也正是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崂山区、选择崂山区。资料显示,崂山区目前已拥有住崂“两院”院士16人、国家级人才144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920家、专精特新企业666家、“小巨人”企业22家、瞪羚企业47家,以及一大批具有独角兽、“小巨人”潜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024年,崂山区将继续加大力度,为企业和人才营造安心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一方面,在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开展人才家园建设工作,打造智慧化会议室、图书室、咖啡吧等共享空间;另一方面,依托青岛国际人才会客厅红色家园、青岛国际人才公园、午山馨苑人才公寓,未来三年,将分别培育创新创业、休闲娱乐和生活交互的3个专业化人才服务中心,并组建1支50人左右、成熟专业的基层人才服务队伍,打造不少于20个人才家园,将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全部下沉到人才家园服务窗口受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吸引和集聚各类企业和人才。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站在建区30周年的新起点上,崂山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崂山实践新篇章。(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