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山东县域突围“点将”,青岛三区市“披挂上阵”

2024-05-15 06:0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改革开放以来,县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力量。经济学家张五常就曾专门研究并总结道: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

image.png

身为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县域发展一直跑在全国前列,根据去年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2023年山东省百强县有13个,仅次于江苏、浙江两省,数量位居全国第三。而随着国家对县域发展提出新目标新要求,山东省于去年底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动力。

作为上述两项文件的配套政策,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明确在全省范围内选取部分县(市、区),分类组织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

image.png

在试点工作方案中,青岛黄岛区、崂山区、胶州市三地一并入选“引领发展试点”县域。对三地来说,新使命责任重大——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闯出新经验、新模式。同时,伴随着省级政策支持的强化,三地也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01

发力县域经济,山东很迫切

全省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根本原因是基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我国积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县域是关键抓手。我国有1866个县级行政单位,承载了一半左右人口,5亿农村人口中,大部分是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表示,我国城镇化的上半场主要靠大城市推动,现在这些发动机动力减弱了,需要以县城为主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来接续。“1866个县级行政单位犹如1866台发动机,要让这些发动机充分运转,推动我国城镇化走好下半场。”

image.png

山东省县域经济在全国一直处于第一梯队。但正如山东省委财经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锋在2023年底的相关政策吹风会上所说:“山东省县域经济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如果以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为参照系,该百强榜单中我省最靠前的是龙口市,位列第8,与常年位列全国百强县首位的昆山市相比,二者2023年度的GDP差距达3600亿。

该研究院将江苏、浙江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称为“狼群模式”。即,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县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竞逐。研究更进一步指出,江苏、浙江的县域发展已实现创新驱动为主导模式。而山东等省份县域经济发展被称为“雁行模式”,即,整体呈现出“雁行”梯队式发展格局,发展模式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是较为明显的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

无论是鉴于新型城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强劲动力,还是鉴于县域发展“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态势,山东都必须加快脚步,加强政策支持、增强动力活力、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为什么是黄岛、崂山、胶州

为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动力,山东在全省范围内选取部分县(市、区),通过开展引领发展(10个县域)、特色发展(10个县域)和跨越发展(20个县域)三类试点,探索不同类型县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模式。促进强县进位、弱县赶超,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典型案例。

其中,引领发展试点县域需要具备综合实力强劲、创新动能集聚、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特点。通俗地说,这些地区首先须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选取的10个引领发展试点县域中,青岛黄岛区、崂山区、胶州市一同入选,是全省入选该领域试点区县最多的城市,足以显示出青岛县域经济具备显著的领跑优势。

从整体上看,黄岛区、崂山区、胶州市三地皆综合实力不俗,且特色优势显著。

image.png

2023年,黄岛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003.38亿元,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超5000亿元的城区。作为“山东第一区”,黄岛在经略海洋方面特色鲜明,其海洋产业总值占全国、山东、青岛的1.95%、11.3%、40.5%。同时,黄岛区还是引领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区域,青岛目前布局的8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与储能4个专业园区位于黄岛,占总量一半。

image.png

崂山区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区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带动,“崂山速度”屡屡刷新纪录。自2022年起,崂山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细化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四条产业链,产业分类更精细、主攻方向更清晰。两年时间,主导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1800亿元。

image.png

胶州市有着相对均衡的产业发展体系——山东省41个工业门类中,胶州有31个。在过去数十年的奋斗历程中,胶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钢结构基地、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棒球帽产业市场份额、全球四成高端假发份额……作为建设上合示范区的核心区域,胶州市正乘势“起飞”。通过布局上合国际城、上合空港新城、上合枢纽港新城、上合卡奥斯新城、上合板桥新城五大新城,胶州以100个实体项目为支持,不断汇聚国际化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开启城市的新一轮“蝶变”。

03

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县

《试点方案》对试点县域,明确提出“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积极培育县域特色产业、聚力推进稳投资促消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八项试点任务。并希望开展引领发展试点的县域能够“对标先进省份强县开展试点,不断增强发展张力和韧性,力争培育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强县”。

试点任务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被列为首要任务。这是先进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经验,也是山东各县域奋起直追的重要抓手。例如,被网友誉为“地表最强县城”的昆山市,没有自满于已有的优质产业结构,而是选择将元宇宙产业作为其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心,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2023年,昆山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占GDP比重近24%。

image.png

按照《试点方案》要求,黄岛、崂山、胶州要聚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完善技术市场体系,探索促进专利成果转化路径,积极构建以产聚才、产才融合发展机制。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其它领域,三地还要结合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打造县域产业地标;强化土地、劳动力、资本、能耗煤耗、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保障,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加快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扩大消费规模;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优质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方面,三地须全要素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突出抓好产业振兴,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抓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毗邻县域协同联动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经济,是要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配置资源、整合生产要素的开放型经济。按照试点要求,三地要组织企业参与“好品山东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全球优化配置资源。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绿色低碳发展。三地须强化节能降碳和循环利用,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积极创建国家级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为切实保障试点县域完成试点任务,山东省在工作机制、动力机制、政策鼓励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

山东省要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动力机制,激励各级各部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积极作为;聚焦县域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制约,实行“点单式”服务、“清单式”推进,试点县提出政策诉求,山东省每年形成一份支持清单。在确定省市重点项目、配置各类资源要素时,对试点县符合条件的项目适当予以倾斜。

“发令枪”已响,期待黄岛、崂山、胶州把握新机遇,闯出新经验,实现新作为!

(作者 王萌)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