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从终端到内容“多点开花”赋能千企百业!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加速集聚

2024-05-21 09:21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分享到:

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加速集聚

依托生产制造优势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从终端到内容“多点开花”赋能千企百业

外形酷似飞碟、建成后将成为集VR体验、展示发布、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虚拟现实文商旅综合体全国样板……近日,位于崂山区的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传来好消息,项目目前已进入竣工冲刺阶段,力争5月底前交付。

即将交付的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

作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综合配套区的核心支撑项目,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加快建设正是青岛虚拟现实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综合应用光学、显示、交互、芯片、多媒体制作等众多技术的虚拟现实产业,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它所带来的最具革命性意义的创新便是能够利用计算机设备创建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而人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知这个虚拟世界,并与虚拟世界中的场景、物品、人物进行交互,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借用苹果的定义,虚拟现实技术会将人类世界带入继PC计算、移动计算之后的下一个数字新时代——空间计算时代。

今年初,苹果Vision Pro正式发售,助推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市场加速逼近爆发点。据艾瑞咨询预计,2027年全球市场将有飞跃式增长。作为重点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虚拟现实在青岛的产业版图中已培育多年。乘着此轮产业发展的东风,青岛虚拟现实产业或将加快从量变走向质变。

奇点将至

似乎极少有新兴产业像虚拟现实一样,历经了如此多轮起起伏伏。国内最早提出 VR(虚拟现实)元年的概念是2014年Facebook收购创业公司Oclulus,从那之后几乎每几年就会有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即将爆发的声音传出。距离当下最近的当属2021年“元宇宙”概念的走红。但时至今日,全球VR设备年出货量也只有不到800万台,而去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亿部。

行至2024年,当行业因苹果Vision Pro产品的问世而再次掀起波澜,情况却有所不同了。苹果公司CEO库克说,Vision Pro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消费电子设备。将若干在行业内尚未产业化的技术集成起来打造出一款面向市场的批量产品,正是Vision Pro对行业的意义所在。“从苹果所应用的技术方案来看,国内企业几乎都有相关储备,但是仅仅处在实验室技术或样机阶段,并未进行完整的商业化。”一位国内虚拟现实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

事实上,尽管近年来在市场层面VR/AR相关设备以及虚拟现实产业没有呈现出爆发态势,但产业技术进步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前些年的VR设备大都有运动跟踪效果漂移、游戏保真度低、眩晕感严重的状况,且使用要依赖其他设备。但如今,得益于计算、交互、显示等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产品性能上的明显短板都得到了极大的体验改善,设备也实现了完全独立于其他设备的无线化。

“这两年,虚拟现实技术在B端(企业端)应用明显增加。”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总经理严小天表示,这是虚拟现实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很好体现。与引爆消费市场的商业逻辑不同,企业级市场往往只针对一项具体的需求和痛点,而并不苛求一件在各项性能指标上都“力求最佳”的产品,比如让工程师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维护、帮助医生更准确定位手术位置。在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工业生产等各行各业,虚拟现实技术都在加速渗透。因此,很多国内VR厂商都选择率先在企业级市场发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虚拟现实的技术体系初步形成,细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虚拟现实产业正在从1.0向2.0阶段演进。

苹果Vision Pro问世则进一步点燃了消费级市场加速的引擎,这将助推VR产业真正普及从而带动全球产业链发展。据报道,为了制造Vision Pro,苹果几乎重新建立起一条VR设备的生产线。其中,Vision Pro的零部件供应商中中国公司占了一半,远高于iPhone中的比重。种种信号都表明,距离虚拟现实产业的奇点时刻已经越来越近。

“至于具体的时间表,除技术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应用生态的建立。”严小天说,就像一台智能手机,只有搭载了各种各样的App,对用户来说才有价值一样,VR/AR设备上也要有足够的定制开发软件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使用。

抢滩硬件大蓝海

从产业链看,虚拟现实产业可以粗略划分为硬件端和内容端。硬件主要为头显设备以及相关核心零部件,内容端则包括内容制作和分发等。青岛作为制造业城市,拥有海信、歌尔等龙头企业,硬件无疑是要率先抢滩的蓝海。

事实上,青岛早已出台相关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将夯实关键技术基础,布局整机产品制造,带动关联配套产业集聚,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虚拟现实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目标到2030年,全市虚拟现实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虚拟现实设备产量增长98.1%,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2%,较上年同期增长34.2个百分点。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青岛虚拟现实产业链的日益完备和企业实力的持续提升。今年以来,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迎来的一轮密集企业“上新”便是最好的例证。新落户的虚拟现实硬件领域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欢创科技,将以青岛为北方总部布局VR配件、融合激光建模及视觉识别避障的新一代机器人核心视觉雷达感知模组的研发、生产、销售;3D引擎和虚拟现实底层技术企业幻杳网络科技,将在深耕虚拟现实底层技术的基础上,持续输出大型游戏及虚拟现实相关产品;VR硬件开发企业小派科技将向青岛虚拟现实整机产品注入新力量……

在入围2023中国VR50强企业榜单的9家硬件企业中,乐相科技和海信视像两家青岛本土企业入选。乐相科技于2023年将总部迁至青岛,旗下品牌大朋VR同时发力B端和C端,目前市场份额已攀升至全球第四,国内第二。海信在近眼显示、感知交互等技术领域都有布局,其中海信自研手柄6DoF,实现了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和毫秒级响应时延,目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截至2023年年底,海信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已累计申请超过260项专利,主导完成6项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目前,海信已面向B端市场发布了两代VR一体机,推出了涵盖硬件终端以及云平台的工业XR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将依托在整机设计、人机工学、感知交互算法、渲染计算、VR直播等方面的技术积累,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海信视像虚拟现实事业部总经理曾杰说。

依托在硬件终端以及整机制造上的优势,青岛成为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探索前沿技术、开展共性技术研发的“国家队”成员。2022年,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以国创中心为支撑,青岛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加快建设全产业链综合检测平台,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申请82项发明专利、74项软件著作权,参与2项国家标准及2项团队标准编制,并获批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虚拟现实融合应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和旅游部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

据介绍,2024年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将加速建设中试平台,进一步提升虚拟现实产品设计验证及迭代优化能力,完善全品类设计咨询、工程开发、量产验证等服务体系,畅通中小企业批量试制断点与堵点。

内容制作加快布局

内容服务是虚拟现实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像硬件一样,需要成百上千的精密零部件,但VR/AR的内容服务同样是一个涵盖众多行业、高度跨界融合的领域。

仅仅是内容制作这一环节,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内容制作指创建用于虚拟现实环境的数字内容,包括图像、视频、音频、社交元素等,覆盖游戏、影视、社交、直播、教育、房产家居、3D全景等多维度。以Meta为参考,其在2023年公布的最近一次数据显示,旗下前Quest Store上的游戏、应用数量已经达到500余款,总营收额达到15亿美元,其中有40款的收入超过了1000万美元,而在此前的1年内,收入达2000万美元的游戏数量同比翻了一番。

硬件终端性能和体验的不断进阶优化,会进一步激发市场对优质内容的需求。“硬件和内容的发展一定是相辅相成的,优质的内容需要优质的硬件来支撑呈现,硬件发展好了有利于促进内容更快形成商业闭环,从而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中心主任刘诗雅表示,不同于硬件终端的高科技竞争逻辑,内容制作比拼的核心是创意。

青岛在内容制作上也正逐步完善布局。早在2017年,崂山区政府就与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中心达成合作。2018年,青岛星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落地崂山区。截至目前,研究院累计参与撰写五份虚拟现实产业权威研究报告,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虚拟/增强现实内容制作流程规范》与两项团体标准。同时,参与虚拟现实内容制作项目仅30个,帮助青岛培育引进虚拟现实相关企业达80余家,并成立青岛星鲨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人才培训。

“今年,研究院将与崂山区北宅街道共同推进‘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学院’项目。双方将合作建设国际一流的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学院,以此形成区域内人才建设闭环,助力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刘诗雅介绍。

与此同时,青岛依托国家广电总局在西海岸新区布局的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吸引优质企业集聚。目前,园区相关企业累计已达200家,在VR文旅、VR教育等方面打造出成熟的产品线和示范场景。去年,东方影都与阿里大文娱合作共建国内首个虚拟拍摄数字影棚,为影视、广告等提供国内领先的LED数字背景拍摄、XR拍摄、绿幕拍摄等全流程技术服务。

虚拟现实技术是链接虚拟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的窗口。用“虚拟现实”打开未来产业发展的新空间,青岛正全力加速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