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远航的潮汛!青岛文化闪耀“第一展”

2024-05-24 06:0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草木竞秀、花开成海,这是鹏程绿意盎然的初夏。

5月23日,第20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拉开大幕。超12万件文化产品和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展会期间现场展示,生动呈现我国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最新实践。

从胶州湾到深圳湾,青岛市组织知名文化企业奔赴这场备受全球瞩目的文化盛会,以文化产业和版权发展的前沿成果宣推形象,促进交易,谋求机遇。今年,青岛市除组织12家企业亮相山东展区,还首次在深圳文博会上设置独立展区。人头攒动的展位前,新老朋友们热情握手,专业观众体验洽谈,每位青企负责人的期待溢于言表。

文化与科技紧密相融,博览与交易洋洋大观。跨越二十载的深圳文博会,从一粒植入特区沃土的种子,到今天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诸多启迪。

01

科技赋能,脑洞大开

“青岛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当观众拿起麦克风向聚海视讯研发的AI数字虚拟人“孔子”提问,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花团锦簇,建筑风格多样,中西结合,名列世界风景名城之林。望此片海岸,碧波荡漾,舟船来往,美不胜收。”

身未动,心已远,身在异地,如何打卡青岛的网红美景?有了领客文化的“秒变数字人打卡青岛”智慧体验项目,只需要站在屏幕前,就可以让观众一秒变身从自己形象虚拟而来的“数字人”,与五四广场、栈桥、崂山等青岛地标打卡合影,连外国观众都连连惊叹。

怀抱“音乐梦”,却不知该从何下手?有了青岛缪萨的AI音乐智能模型作为“超能力”,只需输入想要的音乐风格关键词,就可以定制一首个性化乐曲。走进脑电音乐评测实验室,借力脑机接口前沿技术,还可以精准捕捉大脑情绪的活跃和投入度。

这是本届深圳文博会国家版权局“版权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展中青岛展区内的几个互动场景。本届文博会展期内,只需走进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4号馆,就能现场体验这些“脑洞大开”的项目。

正如展览所提及,近年来,广州、杭州、厦门、青岛、天津、苏州、廊坊、绵阳等地不断提升版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版权产业发展道路,版权创新动能空前迸发,版权转化运用成果显著。作为该展8个参展城市之一,这个展区也是青岛市首次在深圳文博会上设置独立展区——只见海鸥“翱翔”于蔚蓝的天际,帆影悦动于碧波荡漾的海面,“科技范儿”十足的青岛版权展区,既有文化的厚重、科技的筋骨,风格设计上更有文旅融合所带来的海风般的清新灵动。青岛出版集团、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青岛酷特智能、青岛威达体育、青啤文化、领客文化、聚海视讯等20余家版权示范企业带来拳头产品。

青岛市精心筹备了此次深圳文博会青岛展区,并以“场景体验”和“产品风采”两大板块,重点突出新技术新应用、交流与交易、现场体验感以及数字版权等特色亮点,吸引海内外展商和参会专业观众走进青岛展区共谋发展新机遇。

02

链动发展,释放潜能

山东很好客,山东出好品。本届文博会山东展区位于15号馆,展区以“好品山东黄河大集”为主题,通过海量好品、丰富活动,全面推介“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12家青岛文化企业在山东展区内带来众多展示项目,成为山东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生动见证。

《诚实不隐》《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新近出版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丛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不仅在青岛版权展区人气十足,在山东展区内同样吸睛。这是一套专门面向5至8岁中国儿童策划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丛书项目,聚焦数字产品开发,微视频用于互联网传播,互动绘本用于线下教学场景,小程序辅助家庭阅读,呈现出图书版权数字化创新生态链的赋能。

作为青岛市文化旅游产业链链主企业,金东数创带来了最新的数智化产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古海档案的展出,以AIGC技术赋予《山海经》中的奇幻生物以新生,融合艺术创意与数字科技。观众发挥想象力绘制一只异兽,通过AI生成后既可存储于手机,也可在大型显示屏上展现动态之美,经AI和粒子技术渲染,即便没有绘画基础,依然能够绘制出精彩作品。现场,观众还可以与自己绘制的异兽通过简单的手势即时互动,感受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带来的活力。

山东展区所在的15号馆,展出的是文旅融合·文化消费展。不仅青岛企业展出的产品与文旅融合息息相关,前来寻求合作的很多展商也来自文旅行业。歌尔创客的元宇宙数字体验空间内,观众们借助头戴设备走进“梵高的画室”,通过沉浸式MR与体感外设的结合,感受身临其境的场景并与内容互动。项目成本、应用场景、内容设计等是专业观众关注的重点。

除了在数字文化领域大放异彩,青未了新“两创”空间内,“90后”青岛糖艺师崔久祥带来国风糖塑,他的作品《红嘴蓝鹊》《墨虾图》令人赞叹。借助互联网,崔久祥把糖塑制作过程与网友们分享,也让他找到了众多爱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现在,他不仅自己是文化传承者,招募的徒弟中还有“00后”。近年来,围绕扶持“青岛手造”发展,青岛也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

文化旅游产业链是青岛市重点产业链之一。无论是前沿的数字文化,还是传统文化“两创”,“链式生态”的赋能,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

03

创新奔涌,活力迸发

经过20年耕耘,今年,深圳文博会在展览规模、采购商数量、头部企业参与和国际化程度上再创新高。为强化交易功能,还完善了“综合展+专业展”办展模式,帮助文化企业精准匹配细分领域资源。在展示文化新质生产力最新成果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要让“文化脉动”汩汩流淌,其中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

要深耕科技创新。在主会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8个展馆内穿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几乎每个展区都亮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距离青岛展区不远,中影集团携CINITY LED放映技术及虚拟拍摄顶尖技术亮相,展区的海报上还有曾在青岛置景拍摄的《流浪地球》。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上,广东展区突出“文化+科技”,重点展示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发展场景。

要坚定文化“两创”。文博会上,不仅青岛带去了即墨花边、元开香礼等非遗好物,各个展区内的展演展示,非遗特色的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队巡演,更是成为开幕日的“顶流”演出。与此同时,更多人的目光还投向了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两创”。四川展区内,就通过四川造XR超高清沉浸式体验空间展示三星堆遗址、皮洛遗址等。

要做强“文化出海”。观察这届文博会的新趋势,网文、网剧、网游这年轻人熟悉的“新三样”定是站在C位。以前,这三类都是以版权引进为主,但今年却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例如,去年国内网文出海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亿,《庆余年2》不仅在国内热播,还同步上线迪士尼旗下流媒体平台Disney+。对于开放优势鲜明的青岛来说,“文化出海”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近年来,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稳步向前。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85.31亿元,居全省首位。青岛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领域激励城市,获评首批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影视产业集聚发展,电影票房总产出超过311亿元,网络微短剧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起势,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核心动能。

百舸争流。文化既是青岛城市发展的精神底色,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向“文化强市”迈进,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定是愿景可期。

作者|马晓婷 摄影|马晓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