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中国算力平台首个城市节点何以是青岛?

2024-05-26 06:00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从全球视野看,人工智能的突破带来算力需求的急剧增长,算力已成为大国科技角逐的主赛场,更是城市竞争的关键变量。

5月24日,青岛市算力发展大会召开,这是观察算力发展大势的极佳窗口。有关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将增长3.3‰,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撑,在一定意义上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强大支持。当前,算力正由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向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科技、能源等各行业加速渗透,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系愈发紧密,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

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青岛,又是制造业大市,不断夯实算力设施“底座”,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青岛超算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批算力平台和产业园区相继落地,投用算力规模约2300P,构建起了多元算力生态。

发布三年行动计划、算力调度服务平台上线、中国算力平台(青岛)城市节点启动,青岛以最大的诚意链接全国算力大市场,成为全国首个城市节点,打响城市算力进击战,打造特色算力名城,奋力谱写数字中国建设的青岛篇章。

首个三年行动计划,敲定1.2万P目标

当前人工智能正向多场景、规模化、融合度高的阶段发展,数据量急剧增长,算法模型愈加复杂,应用不断延伸,这对智能算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4年,青岛升级“链长制”,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链长“挂帅出征”。其中,人工智能产业链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链长,彰显了青岛对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决心。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当天发布,为今后三年青岛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首个市政府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青岛将在产业规模壮大、头部企业引进、创新能力提升、场景生态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培育“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新生态。通过实施算力设施“强基”、算法模型“铸魂”、数据要素“提质”、核心产业“固链”、创新平台“领航”、产业生态“聚力”、场景应用“赋能”七大行动,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算力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算力不足将影响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和精准度。青岛将统筹布局智算中心,加快建设曙光、移动等智算中心和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按需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支撑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等低时延业务应用;统筹调度算力资源,加快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打造集通算、智算和超算为一体的算力支撑体系,努力实现2024年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300P、2025年达到1万P、2026年达到1.2万P的建设目标。

算法模型是人工智能的“灵魂”,决定了系统如何理解和处理海量的数据。青岛将在海洋、城轨、港口、金融、政务、医养等重点领域加速布局,支持企业共建大模型实验室和公共训练基地,培育一批大模型应用创新解决方案,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大模型体系和细分行业领先的垂直大模型体系。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丰富的数据能让算法模型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各种模式。未来将统筹全市数据资源,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按需汇聚、有序供给。探索企业数据资产化新路径和交易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质检等业务,做大数据产品供应和交易服务市场。

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辅相成,只有协同发展才能释放更大产业效应。青岛将面向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积极招引人工智能加速卡、处理器芯片等智能硬件企业,提升图像、光电、声学、压力等智能传感器产品研发制造水平。同时,支持软件企业与硬件企业深度合作,重点开发复杂算法软件,推动软硬件兼容适配。支持智能终端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丰富产品品类、创新产品形态,力争到2026年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

围绕算力使用、模型应用、数据要素等,青岛正在研究制定一套“靶向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包。其中,为加快构建算力政策体系,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使用算力成本和门槛,青岛市还将创新出台算力券发放具体政策方法,激发算力资源需求,拓展国产芯片应用、打造算法孵化平台、创新数据应用模式,鼓励更多企业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

算力一张网,如水电般触手可及

算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供需双方对接效率低等行业问题,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上线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益探索,算力平台以“让算力如水电般触手可及”为目标,构建“1+4+N”布局的算力供给服务体系,通过一站式服务门户、四大核心能力即服务交易、资源管理、编排调度、监控运维,打通全市算力中心,促进算力共享,目前已成功接入青岛国实集团、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移动、青岛联通、青岛电信、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六家算力中心,将实现全市算力资源池的统一纳管和编排调度,构筑起新型、高效、智能的算网服务能力体系,18家算力需求企业与算力平台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算力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重要性不断凸显。我国算力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算力规模不断攀升,算力赋能成效逐步深入。青岛市抢抓智算机遇,积极开展工作。为加快智算建设,有序推动我国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她提出三点建议,强化智算资源池,夯实创新发展底座。中国信通院将依托中国算力平台,促进智算资源供需对接,实现算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建设算力大通道,提升业务支撑能力。加快推进算力网络建设,提升城市算网能力,支撑算力应用创新发展。打造智算生态圈,推进产业交流合作。积极发挥算力产业发展方阵等平台优势,深化行业、企业等多层次交流合作,打造产业链共同体。

当天,青岛市政府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启动中国算力平台(青岛)城市节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工信部指导下,积极建设中国算力平台,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登记、网络监测、资源匹配等平台能力,加快打造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大市场,推进算力资源调度。建设首个城市节点,有利于青岛市形成完善的算力产业生态链,提升算力供需匹配、算力接入调度等服务能力,拓展算力应用领域和范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展望未来,两大平台将逐步打通,为中国算力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并携手推动全国算力服务水平迈向新的高度。

开放应用场景,培育200个“典型”

对于算力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副所长李洁认为,算力布局逐步优化,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算力形式差异明显,算力资源适配细化;云边端协同深化推进,算力标准体系完善丰富。在她看来,算网仍处于初始建设阶段,需要强化算力底座打下基础。

算力服务快速崛起,东数西算世纪工程开启算力经济时代,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全国信标委算力标准工作组组长张云泉认为,未来会出现类似发电厂的类似工厂,急需推出算力服务的评测标准,确保算力服务健康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逐渐成为赋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关键力量,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系愈发紧密。当前,算力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算力供需双方应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深化产业链合作,拓展应用领域,共同推动算力高质量发展,助力“人工智能+”行动。

目前,青岛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500余家,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以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主承载区,西海岸新区光谷软件园、市南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市北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城阳数据要素产业园和青岛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为特色承载区的产业布局。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超过680亿元,同比增长34%。重点研发的大模型产品超过20个,全市算力规模超过2300P。

未来,青岛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机构。聚焦产业公共服务,创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示范,在中试验证、模型训练和算力算法等方面加大投入。此外,支持企业创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到2026年,打造2至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青岛将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同时,支持相关区市依托现有产业载体,因地制宜打造细分领域特色园区。到2026年,全市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

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聚焦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养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青岛将长期梳理、开放可应用人工智能的各类场景,加快资源要素释放,培育推广200个“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

诚意、创意、实干,青岛必将乘“数”而上,“算”出美好未来!

记者 娄花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