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累计释放3亿余头!市民见到不要去打扰它们→

2024-06-27 06:00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近日,有不少市民在大沽河、产芝水库等水域周边游玩时,发现树木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些硕大的“蚕茧”。原来,这些“蚕茧”之中包裹的是人工繁育的“周氏啮小蜂”,它们将对危害树木花卉和作物的美国白蛾发起“攻击”。6月25日,青岛早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胶州市大沽河沿岸,一探“蚕茧”中的奥秘。

目前,正值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下树化蛹的关键时期,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组织对胶州市大沽河沿岸、莱西市产芝水库南侧林带,即墨区温泉街道等重点防治区域释放了累计3亿余头周氏啮小蜂,实施“以虫治虫”,积极有效防治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全力降低全市重点林区虫口密度。

即将释放的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蛹期的一种优势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能寄生美国白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的蛹。”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防灾减灾处二级主任科员周玉琼向记者介绍了周氏啮小蜂的生物防治原理,雌蜂会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的蛹内并产卵,待到卵发育成幼虫、在寄主蛹内发育成长,直到食尽寄主蛹中全部营养,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工作人员将“蚕茧”放在树上。

“释放生物天敌,既可以控制有害生物,又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化学药剂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等无法比拟的优点。”周玉琼表示,这是防治森林病虫害“治本”的措施。

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蛹期的一种优势寄生蜂。

除了释放周氏啮小蜂,2023年,崂山区、西海岸新区的部分松材线虫病疫点还小范围投放了其他两种生物天敌——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共计700余万头,用于防治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经监测,天敌昆虫的寄生率很高,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今年,全市计划扩大投放范围,在崂山区、西海岸新区、浮山森林公园等重要旅游区域继续投放管氏肿腿蜂1350万头、花绒寄甲135万头,防治面积约1.4万亩。计划通过每年的连续投放,逐步扩大自然环境中的天敌种群,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达到生态平衡状态。

“也要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如果看到树上的‘蚕茧’,不要因为好奇去随意摘取,这样会造成寄生在里面的小蜂死亡,影响防治效果。”周玉琼向记者展示刚挂上树干的蚕茧,只见羽化后的小蜂振翅欲飞,它们体长1毫米左右,无蜂针,不攻击人,仅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且对环境友好。“希望大家在林区或者路边看到这种‘蚕茧’,或是这种长着翅膀的“黑蚂蚁”(周氏啮小蜂成蜂)时,不用害怕,也不要去打扰它们。”周玉琼说。

来源 |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见习记者 吴涵 通讯员 王梦亮 周玉琼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