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男子在家自锯病腿 医生解释因肢体坏死无知觉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3-10-13 14:14:42 字号:TT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是什么样的迫不得已,让一个人能有这样的决断,放弃医院治疗,自己锯腿截肢。尽管锯腿事件发生在去年4月,已时隔一年半的时间,但是,听到有人自己锯腿截肢的新闻还是让不少人感到震惊。

    媒体的报道,社会的关切,让锯腿男子郑艳良获得了一次被关爱的机会。最新消息,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表示愿免费为他治病。郑艳良现在已被接入院中。

    10月11号,郑艳良被接到保定市第二医院,专家对他进行了会诊。

    保定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韩冰:病人一般情况还算可以,生命体征也比较平稳。他现在是双下肢动脉闭塞,比较严重。

    韩冰说,从目前的诊断来看,双下肢动脉闭塞不算是非常罕见的病,虽然现在治疗方案还没最终确定,但估计费用大概几万块钱。

    韩冰:他现在两个肢体创面都需要进一步处理。因为他现在坏死的那部分要给他去掉。开始进行全身各个脏器的检查。

    目前,保定市第二医院表示愿免费为郑艳良治疗,也有个人和团体给他捐款或是前来看望。能治病了,郑艳良说他心情好了很多,也很感谢。

    有医生猜测,可能某些医院截肢费喊价太高致其放弃治疗。还有人说,郑艳良参加了新农合,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截肢手术,因为截肢等手术属于新农合的报销范围,并不存在即使参加了新农合也被逼“自锯病腿”的惨淡。事情原委是什么样的?当初,郑艳良为什么要放弃治疗?

    去年初,郑艳良突然感到腿疼,之后,他到保定一家医院做过检查后,被建议要到北京看病。郑艳良到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又看了病。

    郑艳良:我听大夫说,做这个手术20%的希望。费用他说从几十万,我说我把我家卖了都拿不出这些钱。就拉倒了,放弃了。

    当时,郑艳良只带了1、2万到北京看病,差不多是家里一年的收入。一听治疗费用高,治愈几率低,郑艳良选择不做手术了。郑艳良在疼痛和病腿的溃烂中过了两三个月。妻子说,给他打止疼针的频率越来越高。

    郑艳良:不锯没办法了。他这条腿已经里面那个肉烂了。整个肉皮都黑了。这个腿骨头基本都露出来了,就连着这么一点肉了。我才拿锯把它锯掉。

    去年的4月14号,他支开了妻子,自己锯了病腿,他说这是“死马当活马医”。

    郑艳良:锯和家伙都在床底下,我拿着自己给锯了。之后我扔到床底下,我叫我爱人,说你把我腿拿出去。

    看到这一幕,他妻子沈忠红,哭了。

    郑艳良妻子:哭,再是有点害怕,提着那条腿不知道搁哪去,心里面就是说不出来那种滋味。

    保定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韩冰解释,之所以郑艳良可以自己锯腿,是因为当时他的肢体已经坏死。

    韩冰:他的肢体属于已经坏死肢体,而且时间很长了。所以他自己去处理了。他也没什么知觉,应该不出血。他自己锯掉的是坏死的组织,他没有感觉。

    郑艳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并没有显出特别痛苦,他说,腿溃烂的过程很疼,后来就没那么疼了,痛感下降,锯的时候就出了一点血。

    韩冰:疼的劲小,不像烂肉那么疼。锯时是骨头疼,拿小钢锯慢慢锯。出了点血,出血不多。

    得病之后,郑艳良看过保定的医院,也到过北京的医院,他妻子介绍,郑艳良参加了新农合,但报销有条件,也有比例,看病费用也不是都能给报销。

    郑艳良妻子:门诊上不给报,住院才给报,该报多少报多少。我去新农合报销点吧,没去县里问过。

    对此,当地臧村镇一副镇长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也曾介绍,新农合报销需要住院的单据等凭证,但郑艳良没有住过院,也就无法去报销。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如果郑艳良愿意是可以进行截肢手术的,因为截肢等手术属于新农合的报销范围。

    而从北京看病回去后,郑艳良就放弃了做手术的念头,没有再到医院进行过系统治疗。在生病后,县里镇上给他申请了低保、发了救助金等等。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一张社会保障网,然而这张网还只是一种初级形态,还亟待升级版。与以前相比,新农合是一大进步,至少能让人获得部分保障。但显然,新农合还难以对特困群体的大病等提供有效保障。

    即使是大城市,有雄厚的医疗保障,有的单位职工患上大病,可以获得几乎百分百的报销,但这仍然不能说可以不必为一些特殊病种担忧。比如,我们身边不乏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但能报销的却相对有限,即便日常用药也需要巨额资金,有的人就不得不放弃。

    所以,这张网还需要适应现实的需要,适应困难群体的诉求。同时,仅靠这种基本保障网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针对特困群体的特殊保障网。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