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网上挂号 违章查询 

中国铁建被曝招待费超8亿居榜首 总裁:纯扯淡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3-05-06 06:35:07 字号:TT

    上市公司年报发布接近收官,各类盘点榜单也相继出炉,业务招待费的排名最为引人关注,因为名列前十的绝大多数都是央企。其中,中国铁建以8.37亿元的业务招待费雄踞榜单首位。

    中国铁建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07年独家发起设立,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工程承包商。根据年报显示,中国铁建2012年业绩很好,集团实现营收484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达到了85亿元,但业务招待费也高达8.3亿元,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10%。

    中国铁建的招待费为什么会这么高?这些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呢?经济之声《天下公司》记者今天下午找到了中国铁建的赵广发,这位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上显示为公司总裁职务的高管,在做出回应时情绪激动,竟称这些纯属扯淡。

    赵广发:那扯淡的事,不用管。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赵广发:胡扯淡的都是,不知道怎么报的。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了,财报确实有这个,招待费确实也很高。

    赵广发:很高,有的比这个还高呢,他们就是账目出的有问题。

    记者查看了中国铁建过去几年财报的业务招待费,始终处于高位。2011年中国铁建的招待费更是达到了8.7亿元。到底什么是业务招待费呢?

    根据上市公司财务规定,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通俗的理解差不多就是吃饭、送礼等。

    中国注册会计师马靖昊说,“业务招待费这一名目,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概念模糊的“箱子”,既可以装进业务招待的必须消费,也可以装进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业务招待费不用像三公经费一样公布细节,总之它意味着不透明。”

    马靖昊:业务招待费,没有规定企业里不能花这个钱,跟三公经费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地方规定业务招待费不能花,花多少只是内部的企业财务制度自己有个把控,预算方面的控制。

    业务招待费知多少

    未避企业所得税 不少企业做低业务招待费

    中国铁建赵广发总裁说,有的企业比他们的业务招待费更高,只是在账目上做了手脚。是否会存在这种情况呢?记者采访了一家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经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计师表示,不少中国公司出于避税的考虑,会将业务招待费人为的做低。

    会计师:如果这部分支出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相关,他就应该据实列到相应的科目,这样可以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否则如果放弃,业务招待费最高只能扣除实际发生额的60%。更多的情况是,企业自己会尽量降低业务招待费的金额,而把它放去其他科目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的比如租金等,就可以凭票百分之百扣除了。

    这位会计师告诉记者,上市公司的实际招待费用往往比年报披露的还要多,但和业务相关的能够做到相关账目项下,比如招待客户与供应商需要送礼、请客,这些都可以做成会议费。

    会计师:比如自己举办了一个会议,中间肯定会买一些礼品送给参会人员,还有就是请参会人员吃饭,这样的可能拿到的就分别是会议费、餐费跟礼品费的发票,但做账时可能全都放进会议费里面,而不是放在业务招待费里。

    记者:这就都能报销了?

    会计师:对,放进会议费里就百分之百全额扣除了。但要放在业务招待费,就是限额扣除,所以我们会把它从会议费里,具体按性质再挑出来。

    一些私人费用被放入业务招待费 60%可抵税

    这位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还表示,尽管会计有自己的办法,但并不是所有宴请和送礼的费用都能做成其他费用,一些与企业经营无关的、私人的费用支付就只能放在业务招待费中,而全部放进来的好处是至少全额的60%可以帮企业抵税。

    会计师:除非这个费用的性质再单独列,就是很明显与企业经营不相关的支出,没有办法只能塞到业务招待费里面,至少可以拿到60%的扣除。

    记者:企业招待费里,什么发票来放到这块?

    会计师:常见的就是餐费发票,还有一些礼品费的发票。比如餐费,可能有一些并不是企业招待客户或供应商发生的餐费,可能就是一些员工或管理人员的私人餐费支出,为了报销就放到这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至少还可以扣60%。

    据统计,201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除了中国铁建业务招待费达到8.3亿元外,中国交通建设、中国水电、上海建工、葛洲坝、中国北车、中煤能源等5家央企的招待费都超过了1亿元。另外,有241家上市公司的业务招待费超过1000万元。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