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次考试,也是压倒一些考生的最后一根稻草。6月8日高考结束。辽宁大石桥市一名于姓考生10日凌晨离家出走,14日他的遗体出现在河中,警方认定其自杀。
“孩子压力已经很大了,我不该再说他。我一直拿别人当例子教育他,这也是一种伤害。”事发后,于姓考生母亲后悔不已。
另据报道,6月13日,大连一位高考生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22日,一名四川考生查询成绩后,割腕、喝农药自杀,而她的成绩离理科三本线仅差6分。
对于高考失意学生轻生的悲剧,数位接受采访的心理专家及中学校长说,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实生活中也有部分青少年因为一些小事而选择轻生,这说明高考失意学生群体心理状态堪忧,凸显了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以及抗挫折教育的缺失。
他们建议亟须关注高考失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方参与提升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同时树立“多一把尺子”的人才观,全面综合评价一个人。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叶斌分析说,这类案例通常是考前希望太大,家长或自己不允许失败,考生被赋予的压力超过其承受力,选择轻生实际上是被压垮了。
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陈老师说,高考失意学生自杀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制度从一开始就渗透到家庭教育中。不过个人因素占主导地位,轻生与个体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及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如今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多是面对挫折,孩子从小被教育与更好的比较,孩子自信心没有树立就被挫败感包围了。”叶斌说,“只能胜不能败”的观念害人不浅。
受访人士说,教育体制中人才评价标准单一,是造成很多人秉持“高考是唯一出路”错误观念的根源。北京乐心心理疏导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李京说,前述几个案例中,孩子将考上理想大学作为人生唯一目标,目标没有实现,即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
山东省济南市某高中刘校长认为,时下独生子女耐挫能力严重偏弱,“但高考衡量的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这方面学校应该有更多教育担当,及早介入,与家长共同关心疏导孩子的异常情绪”。
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的作用不可忽视,但现实中不容乐观。一位不愿具名的心理学学者说,尽管教育部门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学校中的心理咨询机构及咨询师均是临时的、非专业化的,以致抗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流于形式。
叶斌认为,在抗挫折能力培养上,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很重要,家长和小学教师要点明孩子优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素质教育面向大多数,要求多一把尺子衡量人,而多一把尺子就可以多解放一批孩子。
孙云晓还建议全面重视职业生涯教育,他说,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严重滞后,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启蒙,初中纳入课程,高中重点讲解职业生涯规划。(吴书光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