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页日历翻过,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的各项工作已取得全面快速发展—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招商引资势头良好,生态绿化全面实施……未来的兰州新区该怎样建设?新区人思路清晰、想法明确。
“就是要建成一座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宜业、宜居、宜游的魅力新城。”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森洙说,“兰州新区将按照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兰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突出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突出对外开放,突出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兰州新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力争到2015年,兰州新区的城市框架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产业集聚发展,初步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围绕如何加快新区发展,兰州新区已梳理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主线。
在招商引资上要有新突破。兰州新区将充分发挥省、市、新区联动工作机制,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七大产业,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瞄准全国各行业领军企业,突出重点招商区域和方向,采取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等多种方式,重点招引一批“裂变”项目、“升级”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抓好重大签约项目的跟踪推进,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为新区的快速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在项目建设上要有新成效。充分发挥产业园区指挥部的优势,全面实行一线办公制度,积极主动与企业对接沟通,主动上门开展“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全力保证征地拆迁、基础配套、手续办理等协调服务,有计划、快节奏地推进项目建设。力促敬业农业、亚盛现代农业滴灌、亚太工业科技总部基地等52个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推进中化集团、绿地集团、正威国际、南翔万商、中玻新材、科创药业、禾邦药业等一批大项目的落地开工与建设。加快兰石、青岛啤酒、际华三五一二等11家中央、省属出城入园企业的建设步伐,到年底形成一定的形象进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有新形象。围绕六大产业园区,兰州新区将继续加快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外交通建设力度,尽快完成中通道建设,为项目落地和产业集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同时,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充分利用新区周边丰富的土地资源,加大开发整理力度,与甘肃国投、重庆斌鑫等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用3年时间,开发整理低丘缓坡20平方公里,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满足新区建设的用地需求。
在生态建设上要有新面貌。以国家级湿地公园、新区水系、道路绿化、南北生态区建设为核心,每年完成5万亩以上的绿化任务。把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致富相结合,鼓励当地群众大力发展经济林、苗圃和花卉产业,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新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全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进入新区,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
在财税融资上要有新举措。继续加强与国开行、光大、兴业、中信等各大银行的沟通联系,扩大贷款融资规模。积极推动信托、基金等间接融资的对接洽谈,尽快与银河证券、中信证券、民生证券、鑫桥融资租赁、欧力士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拓宽新的融资渠道,争取全年实现自身融资100亿元以上。
在民生民利上要有新提高。一方面,切实做好群众集中上楼安置工作,着力提高群众的工资性收入,有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卫生、养老等问题,顺利实现由农民向居民、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使农民不因失地而失业、不因失地而返贫。另一方面,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培育高效农业、精品林业、优质畜牧业等产业,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更加注重通过工业产业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壮大科创药业、禾邦药业、天然玫瑰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玫瑰、向日葵等特色农作物,最终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在开放开发上要有新思路。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不断扩大向西开放的水平,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进一步探索创新市州与新区合作共建、同生互融、双赢发展的新模式,通过“飞地经济”、合建工业园等方式,整合利用全省的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启动建设综合保税区,依托兰州作为全国九大物流区域、21个物流节点城市、十大物流通道的优势,继续加大现代物流运输网络建设,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中国兰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