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课目训练。
深秋时节,泰山脚下某靶场,一场精彩的课目演练看得记者血脉贲张。
这是让人拍手叫绝的枪法:跑动中更换弹夹,立、跪、卧三种姿势,70米、100米、150米三个距离,鸡蛋、啤酒瓶盖、游戏币等目标物应声而落,弹无虚发;4个人形目标靶,眉心、人中、咽喉、手腕、手肘5个部位,4名狙击手随机抽取,任意确定射击部位,200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全部精确命中目标。
这是让人目瞪口呆的绝技:手掌拍打5厘米的钢钉,一寸寸嵌入厚厚的木板里;手甩绣花针,扎爆玻璃后面的气球;咽喉顶着红缨枪的枪尖,推着吉普车后退。
这群身怀绝技的特种兵都来自同一个团队——济南军区某特种作战团。
这个团自成立以来屡立奇功,在国内外打响了“中国雄鹰”特战团的威名:先后出色完成中俄联演、中印尼特种兵联训、汶川抗震救灾等40多项重大任务,开创我军特种兵训练7项先河,连续15年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在国际赛场夺得16枚金牌。今年,在“砺刃—2013”全军特种兵比武中,该团勇夺7金8银,名列前茅。2011年中央军委给该团记一等功。
鹰饥不食的信念:
心中只有祖国和荣誉
板寸,昂首,面孔冷峻,目光锐利,强壮的身体里似乎蕴藏无穷力量。
步入“雄鹰”特战团营区,11座面貌不同,却神韵相似的铜像夺人眼球。团政委解少圣告诉记者,他们就是该团的11名一等功臣,曾经用血汗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11座铜像,位于正中的是原副团长张秀光。1998年,该团奉命组建竞赛队,首次代表我军出战国际赛场。张秀光和战友在“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中,一举夺得8枚金牌,金牌数奖牌数名列第一。中国“雄鹰”蜚声世界。
扬威国际赛场,让“雄鹰”特战团的每名官兵都感受到了荣耀。从此,为祖国争光成为他们的军旅追求。
2001年9月,南美洲密林深处,大雨倾盆。
“放弃吧,中国士兵!我以上帝的名义发誓,这里没有一个人会质疑你的决定!”委内瑞拉猎人学校抓绳塔场上,教官盯着刚从6米高绳上摔下的该团副连长刘晓东,眼神里充斥着轻蔑。
一入校,就签下“生死状”,训练的艰苦可想而知。几天下来,因为水土不服,刘晓东患上了“登革热”。紧接着连续8天没有任何补给的高强度野外生存训练,更让刘晓东的身体状况逼近了极限。坠落时,因为一直紧拽着麻绳,他的手掌被磨得血肉模糊。
“啊——”随着一声怒吼,刘晓东突然猛地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向沾满血迹的细麻绳处。
手抓,牙咬,一点一点向上蹭。
这哪里是攀爬!所有人都震惊了。
当刘晓东艰难地爬到顶端,现场齐声高呼:特种兵一号,中国!
磨难仅仅是开始,最优秀的特种兵更要接受最严酷的磨练。
一次穿越丛林训练,一个身影踉跄地向终点跑过来。
冲过终点,“扑通!”刘晓东腿一软摔倒在地。
其实也难怪。刚刚结束的训练,刘晓东在3天2夜穿越了上百公里的热带雨林,没有食物,也没有水。即使有着野外生存的经验,但热带雨林的复杂险恶,加之接连不断的各种考核,也让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找可以饮食的东西,饥饿与疲劳已经到了极限。
“刘,你又是第一名!”一名猎人学校的教官指了指自己的裆下说道:“是不是很饿?站起来,从这里钻过去,钻过去我就给你食物。”
紧闭着双眼,刘晓东根本没有理睬教官。他知道,这是战俘拷问训练,猎人学校的老套路,总会在学员最累最饿意志最薄弱的时候进行。
“刘,我命令你站起来!”似乎看出了刘晓东的“不屑”,教官“恼羞成怒”:“如果你不钻过去,我就降下你们的国旗。”
腾地一下,刘晓东站了起来,双眼死死地盯着教官,看得这位号称“魔鬼”的教官眼神慌乱起来。
1分钟后,刘晓东还是缓缓地趴了下来,从教官的裆下钻了过去。
“刘,给你食物。”教官端过一托盘的食物。
“嘭!”刘晓东把食物狠狠地摔在地上,他告诉教官:钻过去不是因为食物,是为了祖国的国旗不降!听了这话,纵然身为“魔鬼”, 教官仍然向刘晓东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从踏入猎人学校的那一刻起,我就是中国!”靠着这种信念,两年的炼狱般军事留学生活,刘晓东拼下了“国际特种兵班”总分第一名,被校方授予“特种兵突击队员”战斗勋章,成为首位头像永久雕刻在外国军事学校荣誉墙上的中国军人。
与刘晓东几乎同时留学国外的吴海燕,也在书写着中国特种兵的传奇。
在以高达90%的淘汰率和近4%的训练死亡率而著称的土耳其海军水下特种突击队训练营,以“水中蛟龙”著称的吴海燕向横渡马尔马拉海峡发起了冲击。
马尔马拉海峡,不但是战略要地,而且风高浪急、暗礁密布,还有鲨鱼出没,能够横渡海峡是北约特种兵崇高的荣誉。
那一天,风浪格外大。吴海燕与美、英等国特种兵一起参加挑战。但出发不到2个小时,2名外国特种兵因体力不支造成溺水,其中1人丢了性命。
学校打算暂时中断挑战,但吴海燕却不肯放弃。他借助脚蹼,穿越层层浪涛。经过8个多小时的艰苦拼搏,穿越26公里的距离,打破了保持40多年的训练营纪录。
留学期间,吴海燕最终揽下了北约特种部队“海峡雄鹰低空跳伞”和“水下蛙人”两枚荣誉勋章。
这些年,该团先后150多名官兵出国留学、支教、比武、集训,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面对多么艰苦的环境、多么强大的对手,他们都毫不畏惧,一次又一次在国际同行面前,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铁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