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侵华日军新罪证:强征慰安妇 杀人就像切豆腐

来源:新京报-- 2014-04-27 07:07:02 字号:TT

    1944年《邮政检阅月报(二月)》中的一份文件,文件记载了日军在扫荡一个村落时,所有男子被杀,小孩被扔进火中,共有150人遇害。新华社发

    近日,根据吉林省档案馆新发掘整理出一批日本侵华档案编写而成的《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一书在吉林省长春市出版。据介绍,《铁证如山》一书中收录的89件档案是日军自己留下的侵华铁证,涉及侵华日军强征“慰安妇”、向731部队“特别移送”人员、残酷奴役劳工、对中国军民实施种种暴行等内容。吉林省档案馆馆长尹怀介绍,该书中的多数档案属于第一次披露,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有的对日本侵华所犯罪行提供了原始证据,有的对早已被国内外公认的罪行提供了新的佐证。据新华社电

    档案1 “慰安妇”行为祸及东南亚

    日军侵华档案显示,除了中国、韩国、朝鲜外,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成为日本“慰安妇”行为的受害者。

    据介绍,反映日军强征“慰安妇”的档案共计25件,其中2件是《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2件是伪满中央银行电话记录,另外21件是各地宪兵队上报的记载日军强征、蹂躏、奴役“慰安妇”行为的《通信检阅月报》《军人犯罪调查表》等。

    根据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牒)》,芜湖“慰安妇”人数一旬内增加84人,在109名“慰安妇”中,中国人“慰安妇”25人、朝鲜人“慰安妇”36人。

    另一份《通信检阅月报》中记载了1941年驻黑河日本军人武田武二郎写给秋田市大町四村上英子雄的信件摘抄,反映了黑河陆军官舍一角开设慰安所的情况。

    档案记载,军队慰安所是士兵消遣解闷的地方,20名“慰安妇”全是朝鲜人,受“国家总动员法”约束来到这里。当时朝鲜是日本的殖民地,日军运用“国家总动员法”强征朝鲜妇女充当“慰安妇”。

    一份1944年3月5日,日军爪哇宪兵队形成的《宪兵月报(一月)》中,记载了独步一五七六部队本部陆军一等兵补,1月5日擅自外出到军队慰安所寻欢,被通报并口头教育处理。

    档案2 侵华日军家书:杀人就像切豆腐

    吉林省档案馆最新整理的一批侵华日军档案中包括许多日本人的家书,有的书信中记载,对于日军犯下的强奸妇女、虐杀儿童等残暴行为,他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日本侵华时期,日军采取了邮政检查制度,对所有在华日军和家属的信件、电报、电话进行秘密检查。一旦发现被认为泄露军事机密、对日军不利的言论,包括反映了日军烧杀抢掠罪行的信件、电报等,便做出消除、扣押、烧毁等处置。

    此次公布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档案系侵华日军自身形成的《邮政检阅月报》等各种月报、旬报中记载的日军暴行。

    《军事邮政检阅月报(八月)》中记载:“在此前的讨伐中杀了一名中国人,心情不是很好。这些杀人的情景让内地的女人看到了一定会害怕。刺刀杀人,就像切豆腐一样。刺一两下,手就开始无力发抖。”

    吉林省档案馆历史档案管理处处长赵玉洁介绍,《邮政检阅月报》摘录的被处置的信件,记载了日军虐杀平民、儿童、强奸妇女、残杀劳工、焚烧村庄、狂轰滥炸等罪行。

    在另一份档案中记载了1941年6月高嶋部队小林一郎给东京市赤坂区小林胜的信件,其中写道:我不清楚自己有多少次杀人的前科了,但是战场上我享受治外法权,不受当地管辖。

    档案3 日本曾向中国东北多次移民侵略

    档案资料显示,日本侵略者曾大规模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活动,并在移民过程中掠夺土地和各类资源,欺压中国东北地区百姓,企图达到永久统治中国东北的目的。

    一份形成于昭和十八年(1943年)六月的鸡宁宪兵队《思想对策月报(五月)》,记载了日本侵略者对勃利县农民土地的强硬“收买”:不仅雇农、佃农、自耕农的土地被侵占,就连有些有百余垧土地的大地主也未能幸免,一夜间一无所有。

    在日本侵略者残暴统治下,勃利县农民的遭遇只是当时中国东北百姓生活的缩影。从1905年到1945年的四十年间,日本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还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强行占用中国农民土地和私有财产的行为屡屡发生。

    此次公布的10件反映日本移民侵略的档案资料,涵盖了日本移民夺占东北农民土地、欺压东北农民等方面内容,通过文字、图表等揭示了日本曾向中国东北多次进行大规模殖民侵略的罪恶行径。

    吉林大学副校长、东北亚问题研究专家王胜今表示,根据档案内容可以推断,这种名义上的“收买”,实际上是变相的强制掠夺和侵占。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