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最高年薪80万!多地高薪招聘任制公务员,哪些人可以胜任?

2024-05-26 15:56 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近期,聘任制公务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经梳理发现,今年已有浙江、江西、重庆、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开展了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工作,年薪多在30-50万元。特别是今年三月,浙江金华曾因最高年薪80万“高调”招聘任制公务员,引发关注。

“就业天花板”“无需笔试”“年薪数十万”“铁饭碗”,在网友眼里,聘任制公务员堪称“神仙工作”。那么,年薪数十万聘任的公务员,哪些人可以胜任?为什么政府部门需要这类“特殊”的群体?聘任制公务员试水情况如何?

南昌市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公告,年薪在40-50万元

目前,我国公务员有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三种任职方式。从数量上说,绝大多数公务员是通过委任制的方式获得职务,选任制主要是干部任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聘任制公务员在我国已经试行了17年。早在2006年,我国《公务员法》中就确立了公务员聘任制这项公务员管理制度。

所谓聘任制公务员,指的是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可以说,聘任制是我国公务员法的重要制度创新,是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

2007年,深圳市人社局公开招聘41名聘任制公务员,成为最早破冰的城市之一。

同年,上海浦东也开展了聘任制公务员试点。

2011年,中组部、人社部印发《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办法》,随后各地竞相试点。

2017年,《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正式施行。

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初期招聘的聘任制公务员,大多集中在各地新区或开发区,到2017年,全国已有超过21个省份“试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聘任制公务员待遇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媒体分析认为,《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的施行,意味着聘任制公务员从试点走向常态化。

相对于大家熟悉的公务员“国考”“省考”岗位,聘任制公务员更加聚焦于高层次、专业化、紧缺型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章中也提到,“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在法律条文中,就可以找到关于“为何要开展试点”的答案:“工作需要”和“专业性较强”。

仔细看各地发布的招聘公告,高科技的含金量可见一斑。这些岗位多集中在新能源、大数据、高端制造、城乡规划、安全生产、现代物流等方向。符合条件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学历,还要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

比如,江西此轮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则集中于各市的开发区,涵盖了光伏新能源、航空制造、高端装备、数字经济以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前沿行业。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专员,需要具有3年以上自贸试验区相关工作经验,以及区域经济研究、产业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工作经历。

随着中国各级政府精细化改革,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相对于“人选岗位”,聘任制公务员更多的是“岗位选人”“因需设岗”。一些关键的高技术岗位,采用直接提拔普通公务员的方式,培养成本过高。而聘任制公务员非常高效地提升了关键岗位的专业化程度。

此外,宁缺毋滥,也成了当前各地招聘聘任制公务员时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招的都是顶端的实用性人才,来了就得当好“先锋官”、解决委任制公务员曾经解决不了的问题。

分析认为,各地区“求才若渴”,反映出了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谋变与进击,以主动求变催生发展增量。

很多网友疑惑,各地不惜重金招聘任制公务员,值吗?

值不值,不仅要看各地能不能招聘到符合条件的人才,更要看这些人才能不能完成指标、干出成绩、取得实效。

聘任制公务员试行17年来,特别是近年,从各地的反馈看,这种做法确实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比如,很多地方招到了真正的人才,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缺”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以江西为例,2022年,江西日报曾以《江西试水公务员聘任制释放“鲇鱼效应”,激活公务员队伍一池春水》为题进行的报道称,履职这一年,3名聘任制公务员均较好地完成了合同规定的职责任务,交出了优异成绩单,实现了“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2023年,浙江媒体也曾报道过担任义乌公安局智能交通调度高级主管的首批聘任制公务员项勤毅。报道提到评价聘任制公务员,是“鲶鱼”搅动了公务员队伍的“一池春水”,留下了一批充满活力的专业“后备军”。

此外,江苏、四川、云南等多地的媒体也对聘任制公务员进行过报道,“实践证明,采用公务员聘任制是机关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成功探索,真正为地方发展引入了无法在短期内培养的紧缺人才。”

分析认为,相对于传统公务员,聘任制的身份让他们在开展工作时少了一些束缚,有更灵活的空间去尝试和探索;另一方面,政府所提供的更高的平台和配套支撑,也可以让他们最大效用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最终实现双赢。

可以说,十余年来,聘任制公务员作为公务员队伍的重要补充,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目前这项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对普通公务员来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人数一直不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

从现实来看,如何适应现实土壤,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比如,如何在招聘过程中杜绝“暗箱操作”?会不会被视为“临时工”导致不平等?工作出色是否会有晋升空间?合同到期后退出和续约机制是否明确?考核情况如何评价?会不会导致“萝卜坑”?诸多的质疑,也是新生制度运行时必须考量的问题。

对于各地政府来说,除了肯花高薪聘请公务员,也要打造优良的制度环境,如果处处设绊,或者机制过于僵化,不利于被聘任的公务员施展才华,必然带来多输局面。

事实证明,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先进生产力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优化机制,敢于创新,招聘公务员才能“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海报新闻 俞春红 综合报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