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网上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方言被保护 首批八名“山民”讲方言故事

来源:青岛晚报-- 2013-05-15 12:36:38 字号:TT

    “龙王气得没法儿治,龟军师颠先着凑到跟前儿,喳呀了一阵子。再说海花儿,经过怎(这)么一折腾,连惊带吓不省人事儿。”昨日下午4时许,在崂山区档案局,50岁的王女士正在用地道的方言,讲述石老人的故事。

    记者从崂山区档案局获悉,此次参与录制的崂山人,是从139个农村社区中精心挑选的。年龄都在30岁以上,父母及本人都是在崂山出生,并且未长时间离开青岛,生活中也从不讲普通话,为了保证崂山方言的纯正性,甚至挑选时严苛到了最高学历限制在初中以下。

    “崂山共有4个街道,王哥庄、中韩、北宅、沙子口各个街道间的方言其实也有细微的差异,比如普通话‘那个’,王哥庄会说那(nie)个,其他社区一般是说那(ne)个。这次通过社区推荐,我们在每个社区挑选了两人,按照年龄段,30岁到40岁一男一女,40岁到50岁两男两女,50岁以上一男一女。 ”崂山区档案局负责人说。为让参与者留下更纯正地道的崂山方言,录制前,市档案局和崂山区档案局还特地举办了崂山方言录制工作培训班,与8名录制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专门准备了多种题材的方言故事与对话。

    方言故事源于日常生活

    在崂山区档案局,记者看到了为录制人员提供的方言资料。其中最有崂山特色的,要数开头提到的方言故事《石老人》。

    “这个故事完全是用崂山方言来写的,是一个传说,石老人景区石碑上刻的故事,很多地方已经改为了普通话的表述,我们录制的是最纯正的崂山方言版本,是从方言志上选取下来的。 ”市档案局档案馆声像档案处处长刘朋云告诉记者。

    在录制现场,来自王哥庄街道的刘铅刚和他的爱人堪称最纯正。与其他录制者使用档案局提供的方言资料不同,刘铅刚琢磨了一星期才写出了自己的 “剧本”。“当时一听到要录制方言,我感觉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虽然讲的都是生活琐事,但足足写了一星期,反复和我爱人讨论。我家是种茶的,今年天气有点反常。我和我爱人偷了个懒,没及早采第一茬崂山茶,没想到反而赚了便宜,这些都是我的故事内容。就当我和我爱人晚饭后,边看电视边唠嗑。 ”刘铅刚告诉记者。拿到市档案局颁发的珍贵资料捐赠书,刘铅刚兴奋不已,还没离开档案局,就高兴地打电话告诉家人朋友。

    开展方言抢救性保护

    据了解,虽然此次录制以纯正地道为标准,但由于条件限制,仍然存在不完全纯正的方面。 “我们不敢保证所有的方言都是非常纯正的,因为目前还没有语言专家来把关,但是出于对这些方言的抢救性保护,我们会把这次录下的所有资料永久性地保留在市档案馆和崂山区档案馆,如果经专家鉴定存在偏差,我们会再次组织录制,但不会删除原有影像资料。 ”刘朋云说。

    据刘朋云介绍,我市首批方言抢救性保护,确定了崂山、市南、市北三区。昨日,首批市内方言保护工作在崂山正式启动后,还将在市南区和市北区进行。市南区的挪庄方言,市北区的小鲍岛方言和上四方方言以及下四方方言,都将作为重要的方言资源受到保护。预计最快到今年年底,市民可以在市档案局网站上看到这些方言资料。

    建有声数据库 保护濒危语言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方言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生活最朴素的表现形式,也是含义丰富的语言形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上,中国濒危语言最集中的地区有3个:东北地区、陕晋黄河中游地区、西南边境地区。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组织支持下,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已在中国各个省份陆续建设,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也特别建设了方言博物馆,这些行动无不表明当代人方言保护意识的觉醒。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