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警方公布食安案件 舌尖上的犯罪逮468人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6-20 06:31:42 字号:TT

    过期保健品“变身”新产品继续上市、农村集市大肆销售有毒鸡架、小作坊生产大品牌食品、高档洋酒几十元批发……食品安全事关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2011年开始,我市开展了“食安青岛”整治行动,公安部门更是重拳出击破获了多起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件,让市民餐桌安全更有保障。昨天,我市在台东三路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成果展示”,公安、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现场解答市民疑问,并公布了我市破获的一批食品安全案件。

    昨天上午,公安部门将在查处案件过程中没收的假药品、假食品、假酒或者有毒害食品等摆在了台东三路步行街上“示众”,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现场给市民讲解这些危害食品安全的产品相关知识以及辨别技巧。非法加工病死猪案、非法销售假洋酒、非法加工“地沟油”等一批近两年破获的危害食品安全的案例也被做成展板现场展示,警示大家不要触碰食品安全。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会同市有关部门坚持对食品安全犯罪保持了严打态势。”市公安局负责人介绍,共立案侦办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10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68人,捣毁黑作坊、黑工厂710个,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介绍,全市公安机关已经部署开展了自今年5月至10月的“食安青岛”专项行动“餐桌打毒、药箱打假”双打会战,重点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死猪”、“假牛羊肉”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危害食用油、肉类、酒类、乳制品、调味品、水产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民俗食品等安全的犯罪活动;打击在食品中直接使用违禁物质、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以及在饲料、农药、兽药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等犯罪活动;打击涉及药品、农资、包材、儿童用品等领域的假冒伪劣犯罪活动;捣毁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 “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黑市场”。

    “公安机关要继续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打击和整治力度。”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注重和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的合作衔接,重视市民提供的线索,破获一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取缔一批食品、药品制假售假黑窝点,严惩一批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摧毁一批违法犯罪的团伙、网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餐桌药箱安全。

    过期保健品“变脸”重上市

    去年5月,市北公安分局破获了一起假冒其它公司注册商标、销售廉价伪劣保健品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找到专门的公司印刷产品包装盒,包括商标、防伪标签等,使收购来的劣质、过期保健品“摇身一变”,变成新产品重新投放市场。张某从事该非法行当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目标多是老年人。经调查,张某生产假冒伪劣保健品胶囊20000余盒,涉及金额达到1400余万元,目前案件已经进入起诉阶段。

    “去年4月,市北区工商分局接到了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的举报,在位于辽宁路的一家场所查获了劣质保健品‘纳豆’5000多盒。”市北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一中队长孙海介绍,工商部门将案件移交给公安后,发现嫌疑人张某在得知自己的店面被查封之后躲了起来。“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跑了河北、辽宁等8个省,查获了张某所有的销售网络,最后抓到张某的时候还是在我市的辽宁路。”孙海告诉记者,张某看风头稍缓,又在原来被查封的店面200多米远的地方租下一个门头,正在装修准备重开张。据介绍,张某之前是北京一家正规保健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他嫌销售这种保健品每盒10元提成少,就动起歪脑筋,收购过期、劣质品重新包装销售,这样每盒能赚50多元。

    生产“地沟油”被判3年

    2011年7月,即墨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地沟油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经查,自2011年以来,李某等人利用猪皮内层的猪皮肉、碎肉加工提炼成油脂非法制造生产“地沟油”产品,销售金额达288万余元。今年4月3日,李某被即墨人民法院判处3年有期徒刑。

    今年4月,即墨市公安局捣毁一非法生产假白酒窝点,当场查扣非法商标标识6万余件。经查,犯罪嫌疑人任某自去年以来,大量非法制造、出售假冒景芝酒等品牌白酒商标标识、包装纸箱、塑料盖等物品。

    有毒除草剂卖给农民

    “用了这种除草剂,花生基本没长,而杂草却疯长。”去年10月份,一名农民到派出所报案,说自己从农药经销商徐某处买的这种“上海沪江牌乙草胺50%乳油农药”怀疑是假的,他们村还有好多人都一样,总共有近万亩花生减产严重。“我们介入后,发现徐某是从河南人杨某处购进的农药。”胶南经侦大队民警毕志伟介绍,他们到河南,查获了杨某的生产黑窝点,经过侦查,杨某是自己购买产品包装盒,自己购买原料进行勾兑,将伪劣农药销往全国各地,该案已经判决,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农村集市上销售“毒鸡架”

    “去年7月份,我们接到举报,望城街道办事处有人生产有毒的鸡架,在集市上销售。”莱西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徐福洋介绍,他们摸排后查获了6处窝点,分别是6对夫妻在自己家生产烤鸡架,除了生产环境脏乱差,最主要的是,发现这些鸡架在腌制过程中掺入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价格便宜、但食用对人体危害极大,有致癌性,国家明令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用亚硝酸钠腌制的肉在烤制过程中色泽非常好看,还伴有香味,经过检测,每公斤鸡架亚硝酸钠达591克。”徐福洋告诉记者,其中王某和于某一对夫妇从事生产、销售这种有毒烤鸡架1年多,主要卖给了农村集市的小摊贩。去年11月,王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6000元;妻子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小作坊加工“大品牌”

    去年10月份,即墨市公安局接到报案,称有人假冒正大食品的注册商标生产、销售伪劣肉制品。“经过我们跟踪调查,于今年1月23日将犯罪嫌疑人潘某夫妻二人抓获。”即墨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吕成刚介绍,去年7月份以来,潘某夫妻一直在自己的作坊内生产假冒的某品牌鸡柳、连心脆等肉制品。他们自己买肉类加工,假冒大品牌产品从中牟利,涉案金额达11万元。目前案件已经进入起诉阶段。

    假洋酒充当高档货

    “去年5月份,市北工商分局接到举报,在长春路一家售卖假酒的实体店中当场缴获假酒1700余瓶,之后案件移交市北区公安分局。”市北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二中队长于顺介绍,案件侦查中,嫌疑人韦某迫于压力主动投案自首。目前,韦某已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1万元。

    据韦某交待,他2009年通过网络认识了一名女性金某,得知金某售卖的假洋酒都是用色素勾兑,非常便宜。“韦某先买了一瓶试喝,喝完发现没问题,就放心大胆地采购出售了。”于顺说,韦某的假洋酒主要销往一家夜总会,累计销售了5000多瓶,这些假洋酒在夜总会出售的价格一般在每瓶500元以上,而韦某进货价格是几十元一瓶,销售给夜总会一般每瓶在百元左右。

    使用“瘦肉精”养猪

    去年11月,即墨市公安局破获一起涉案金额100余万元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猪肉制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经查,犯罪嫌疑人乔某、崔某、刘某将盐酸克伦特罗(简称“瘦肉精”)销售给韩某等人搅拌入猪饲料中给猪食用。经青岛市饲料兽药检测站对猪尿样 “瘦肉精”检测证实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今年4月17日,李沧公安分局根据线索,破获一起生产、销售病死猪肉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捣毁生产、销售窝点3处。经查,自今年3月,李某等人多次驾车到外地以较低价格购买或者捡拾病死猪,进行屠宰加工后高价在市场作为食品销售,共计加工和销售病死猪肉1000余公斤。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