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时间 7月1日至5日探访地点 中山路南京美发美容店
中山路上的南京美发美容店,始建于1936年,距今已经有将近80年的历史,可以算是青岛存在至今最老的理发店。“在最鼎盛的时候,我们在中山路片区有6家分店。”南京理发店中山路店经理陈金山回忆着昔日的辉煌,“那时候门庭若市,尤其是过年的时候,门口都要排很长的队,得等到年三十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关门。”他告诉记者,曾经能在“南京”这种理发店当理发师,比当公务员还难。
现在,辉煌已成追忆,而如何生存则成了一道必答题。
像回到上世纪80年代
“这里的时间走得特别慢”
张彦是南京理发店的老顾客,已经光顾这里25年了。“以前,这里的理发师经常参加全国的比赛,都是拿大奖的,手艺很好”。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的生意却日渐冷清,顾客以中老年回头客为主。
市政府东迁加上几次中山路的改造,让这里的人流变得越来越少。现在只剩下中山路和云霄路上的两家店了,两家店的经营状况差不多,除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年轻人,店里的绝大多数是像张彦这样的老顾客。“现在的人比那时候少多了,来这的基本上都是40岁以上的人。”张彦告诉记者。
杨师傅今年41岁,每天早上9点,她都会乘坐公交车从东部前往位于中山路上的南京美容美发,开始一天的工作。41岁的她,是这家店“最年轻”的理发师。
“这里的一切都跟上世纪80年代一样。时间仿佛走得特别慢。”陈金山经理对记者说。
不变难敌万变
“缺乏行之有效的对策”
除了受中山路整体客流减少的影响,从90年代开始,经营更为灵活和颇具个性的大量个体私营理发店雨后春笋般出现,使“南京”这种老牌国营店铺受到严重冲击。
一方面瓜分了大量的客流,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让“南京”最为骄傲的品牌价值——各种各样的全国技能比赛冠军。“现在都没有那种比赛了,顾客也就不那么在乎了。”店长说。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南京”似乎没有采取多少行之有效的对策。
“现在的理发店都是理发的一个人,卷头发的一个人、洗头的一个人,我们还是过去那种洗剪吹一人包揽。而且还和几十年前一样,男顾客由男师傅理发,女顾客则交给女理发师。”陈金山说。
26岁的周女士在中山路附近工作,她曾经在同事的推荐下去南京美容美发感受过,然而她的消费体验却并不好。“这家店还是比较适合中老年顾客,现在年轻人追求时髦,对理发师、理发店的装修与服务等都很挑剔,南京理发店在这些方面没有优势。”周女士说。
不过南京理发店工作人员夏先生却另有一番见解,他认为理发行业的市场早就高度细分了,“南京”要做的就是坚守住老顾客。“我们为什么没有上彩漂、挑染这些项目,一些头型也都很老,主要是我们的顾客群不需要那些东西。我们就是想做一个纯粹的理发店,你要是多拿40块钱去让那些新兴的理发店剃胡子,人家也不见得给你剃呀?”
难招新技师
“很多技术好的人都走了”
然而这些不变,真的能适应市场的改变吗?
“很多技术好的人都走了,自己去开店了”张彦说,原来中山路上这家“南京”是有两层的,现在因为客人太少,上面那层也不用了。店员不断的流失,却没有新的人员补充进来。现在中山路上的南京美容美发,只剩下四名理发师了,而且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究其因是工资没有吸引力,年轻人招不来。
关于南京理发店的未来,记者曾想采访他们的总经理张立荣,但可惜他人在国外。办公室工作人员夏先生表示,“顾客群体就这么大,我们不需要招新人。云霄路上的店这两年倒是找了几个新来的,都是30多岁左右。”夏先生说,南京理发店一直坚持国营企业的运行模式,五险一金、年假之类的东西一概不缺,理发师傅也是早九晚六的上下班,这些东西是很多个体理发店无法保证的。他认为,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理发店,“南京”做下去,“应该没有问题”。
链接
部分“老字号”靠出租维持生计
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中山路,还有一批老字号甚至不能像南京理发店这样靠本行糊口,只能靠吃租维持。
青岛打字机商店的老板韩家楹对记者坦言,这家1923年成立的小企业目前的状态就是在等着仅剩的十名老员工退休。1997年,这家公司为了应对困局,另外成立了青岛久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销售复印机、打印机等现代办公用品,并在电子信息城租赁店铺企图吸引更多的客户,但这种努力还是以失败告终。
“你能相信吗,现在我们公司每年毛利五万!”韩家楹有点自嘲似的对记者说。而设在电子信息城的店铺,也早已因为付不起房租又撤回了中山路老家。打字机商店的一楼和二楼早已经租给某品牌鞋店和某快餐企业,而连接曾经垄断青岛市打字机销售的打字机商店与中山路的,只有二楼快餐店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门。
在这种境遇之下,能不能保住 “老字号”这块牌子已经不是一些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慢慢的送走一批老员工,等到老字号的房子空出来,再以每年几十万的价钱出租给那些希望在中山路掘金的人,成为他们不愿意明说的想法。但是,以中山路商圈目前吸金能力逐年减弱的态势,租金收益又能红火多少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