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窑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树民是2002年和张玉刚一起竞选村干部的老搭档,那年张玉刚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任村委委员。
“玉刚一直没停下,总是在忙,为村里‘打谱’。”说起这位老搭档,不善言辞的张树民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一起经历的一件件大事。
“开始的时候,村里很穷,还在深山里,没水、没路。他就从打井、修路开始改变村庄面貌。没资金,他就想方设法筹集,个人带头垫资,领着干部群众没白没黑地干。有水了,路通了,他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大伙儿建厂房、出租,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好。以后,又是绿化荒山、村庄搬迁、旅游开发……十几年了,他一心为村民办好事、实事,想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他工作从来没时间限制,有一次早晨六七点钟给我打电话,说完事儿后忽然问:‘你们怎么还不来上班?’原来他自己5点多钟就到项目工地了,忙一顿后还以为该到上班时间了呢!”
北窑村搬迁后属于珠山文苑社区,社区管委副主任薛魁斌和张玉刚在同一间办公室。“他很少在办公室坐着,一般来了问问有啥事,几乎不坐下,站着把事儿处理一下,5分钟就走了。”薛魁斌说,“我每天上午8点到办公室,这时候玉刚已经从大珠山项目(北窑村的厂房项目)现场回来了。在社区办公室处理完事务后,他又去村里忙了。这两年涉及到回迁的事儿很多,其它村的村民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找到社区,只有北窑村没一个村民来找。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做得细致、做在前面,老百姓有啥问题、有啥想法,玉刚都知道,都尽可能解决。”
薛魁斌跟记者讲了一件事。北窑村从山里搬迁到山下的新社区后,不少村里的老人都想念老村。张玉刚了解后, 向大伙儿提议:咱把老村的大树搬过来吧,特别是那棵老榆树,算是咱们村的根,搬到新社区来,想以前的时候就来看看。这个提议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赞同。“没想到,他说办就办。第二天早晨我来上班时,那棵老榆树已经‘站’在社区大门口了!听村里人说,那天晚上玉刚几乎一宿没睡,辗转8里山路,带着人连夜把老榆树挖出、运来、种好……对于群众的事,他就是这样上心、这样高效!”薛魁斌说。
北窑村村委委员毛瑞芬与记者聊了一会儿就哭红了眼睛。“俺张书记是累死的!”在她眼中,张玉刚是个拼命干活的人。“老村拆迁前的那段时间,张书记逐户了解、落实情况,三天三夜几乎没合眼,就是铁打的也扛不住啊!他总是想方设法多给村里挣一点儿,多给村民谋点福利,没事儿就到村民家里串门儿,谁家遇到难处他都操心解决,村民住院、老人过生日他也过去看看。张书记压力太大了,太累了!”
老支书王本福是张玉刚的前任,对于自己的这位接班人,他表示相当满意:“当时绝对没有看错人,把村庄交给他很放心。这些年,玉刚经历了4次村主任选举,每次都几乎全票当选。村里没有上访,风清气正。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赖,成为村庄的主心骨。” 村民:他带领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张玉刚走了,北窑村的老百姓一直念着他的好。
76岁的老村民王青春是看着张玉刚长大的。“这孩子小时候挺调皮,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很能干,20来岁就在外面创出了一份家业。2002年他回村竞选,大伙儿觉得他正派、实诚、肯干,就投了他的票。后来看,真的没选错呀!这些年他带着大伙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没有玉刚就没有北窑村的今天!”王青春老人说,“他前前后后都在为老百姓‘打谱’!”
老人回忆起当年打井的往事。他说,玉刚带着大伙儿通过贷款、自筹资金在村里打了几口水井,彻底解决了北窑村的吃水难题。“为防止村民浪费水,玉刚给每户都装上了水表,每月派人查表。但实际上,多少年了,从来都没收过水费。玉刚就是这样的人,办事用心、细致,一心为大伙儿好。”
王青春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张玉刚带领村里老人和党员干部去华西村参观时的情形。“在华西,玉刚对我们说:‘带大伙儿出来,不光是看景,更是开眼界!咱要向人家学习,把村庄搞得更好,让老百姓的日子更红火!’玉刚还说:‘我有个梦想,等咱村里经济条件再好一点,就带大伙儿出国去看看,咱村儿要有更远大的目标!’”说到这儿,老人眼圈红了,“村里现在给村民发各种福利,对老人照顾得更是周到,逢年过节玉刚还上门问寒问暖,养儿也不过如此!”
61岁的村民薛玉花说:“玉刚走了,这些天我都不敢提这事,心里难受……原来这个村还不是守着荒山岗过穷日子?现在呢,每月米、面发着,还发菜钱,我们这些老人都享福了!玉刚说过:‘我要铺个好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做到了!”
村民朱秀兰说:“我们现在真是过上了天堂般的日子:住着好房子,各种保险齐全,生活有补贴,过节有福利……可是没想到玉刚走得这么早!一想到这事,我晚上就睡不着……”
40岁的高绪歧是和张玉刚一起长大的玩伴儿,虽然成年后各自忙事业,但对于张玉刚在村里的作为,高绪歧还是由衷地佩服。“现在村里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都出去闯了,玉刚却回来了,而且埋头一干十几年,把村里的居住环境、百姓生活提升了一大步,村庄发展方向明确、基础扎实、规划长远,这是有目共睹的,大伙儿都念着他的好!” 妻子:他是个说到做到的男人
张玉刚的父亲张仁民、母亲陈玉香都是普通农民,北窑村搬迁后和其他村民一起住进了珠山文苑的新房里,是一套普通的位于六楼的套二住宅。当年,对于唯一的儿子张玉刚回村竞选村主任,忠厚的张仁民只有一句话:“要干就干好!”
张玉刚没有让父亲失望,但是也越来越忙了,虽然老人住的房子距离社区、村委办公室只有几百米,但工作繁忙的张玉刚少有时间照顾父母,偶尔抽空回家看看,也是坐会儿就走。“我每天扒在阳台上,能看见他进了办公室、从办公室出来、在社区处理事、开车出去了……我知道儿子忙,家里事儿一般不找他。这孩子倔,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俺支持他!”母亲陈玉香说。
张玉刚的妻子陈钦岚是位坚强、能干的女人,在灵山卫街道独立经营着一家小型建材店,儿子已经13岁了,也多由她照料。她告诉记者,张玉刚回村任职后一直很忙,家里的事基本顾不上,晚上回家说的也都是村里发展的事。“但我知道他心里有我和孩子。他晚上回来时,孩子经常已经睡了,他总会在孩子身边躺一会儿,亲一下。看我哪天脸色不好,他会细心地问:怎么了?不舒服?不高兴?”
陈钦岚很理解自己的丈夫,“他心里想的就是让北窑村的老百姓不再受穷、过上好日子,所以一直在抓住一切机会给村里增收、给老百姓办事。他是个说到做到的男人!儿子也很崇拜他的爸爸!”
上一篇: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下一篇:市政工程集团:摸真情 用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