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明确,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保障。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在发展健身休闲项目方面,意见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
意见提出,鼓励日常健身活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此外,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
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也标志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推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新的切入口,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的转变将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未来百姓健康生活6大亮点
●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意见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
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
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意见指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
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
●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意见指出,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意见指出,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
●发展健身休闲项目:意见指出,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
●推广“运动处方”:意见指出,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近半青岛人 健身成习惯 记者调查发现忙、懒、没场馆成健身三大“绊脚石”
据市体育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常驻人口的46%有健身习惯。记者调查了20名读者,如果给你一小时,你会做什么?仅4人表示会健身。记者调查发现,忙、懒、没场馆成为健身的三大“绊脚石”。
健身没pk过睡觉上网
“如果每天有1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你会用来做什么?”昨天记者以此为题调查了20名读者,他们既有学生也有上班族。在候选答案中有“上网”“休闲”“健身”“睡觉”四个选项,而且都是单选。 “休闲”成为最受欢迎的消遣方式,有6名受采访者表示愿意用这1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休闲活动,比如看书、听歌等,有5人选择了上网,5人选择了睡觉,仅4人投票给了“健身”。
健身有三大“绊脚石”
市体育局群体处工作人员介绍,从2008年之后,青岛的全民健身迎来了一个大的拐点,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加入到健身行列之中。根据市体育局的最新统计,目前全市常驻人口的46%经常从事体育锻炼。 “这种体育锻炼并非像散步那样,而是保持中等强度,即脉搏120,身体出汗,每次运动半小时,每周三次以上。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想要保证每天健身一小时还是会遇到“忙碌、懒惰和没场地”三大问题的困扰。 花样多越来越“诱人”
工作人员介绍,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人们对运动健身的重视度及关注度在逐渐提升。“首先妇联、老年体协、总工会、残联、民族宗教等与相关群体关系密切的单位或组织,会定期开展各项系统内的运动;其次体育局在办好一些传统活动的同时,也加大对普通市民的培养和指导,以一个人带动一个群体,促进全民健身。加之运动形式多样、个性发展,使得加入健身群体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
太忙碌 空余时间想睡觉
上班族工作压力大,单位里有各种考核,有的人甚至在业余时间都在工作,忙碌成了他们“躲避”健身的理由。49岁的刘先生是一名企业高管,每天在崂山区和城阳区之间往返,路上要花费两个小时,他说如果自己有一小时的空余时间,会用来休闲娱乐。“我每天开车上下班,路上堵车就要花费不少精力,这相当于健身了。如果给我一小时,我更想好好放松一下。 ”大学毕业的柯先生也将自己的一小时安排给休闲娱乐,“我是做工程的,平时工作很累,有一小时还不好好休息一下?”上班族劳累,学生族也很忙。“我会选择睡觉。 ”20岁的欣茹是某高校大三的学生,平时功课比较多,“上了一天课,本身已经很累了,就想休息。 ”
太懒惰 没人陪着不爱动
“运动?没人跟我一起,我才懒得动呢! ”面对“健身”选项,大学刚毕业的楠楠无奈地说,“如果有一小时,我肯定会睡觉。 ”对于运动,部分受访者和楠楠持相同的观点:不愿意动弹。 “别说一个小时,就是给我空出两天时间,我也不会运动。”从事外贸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没有运动健身的习惯,偶尔也就和妻子一起在楼下公园散步。 “很多人运动是为了减肥,我觉得自己也不胖,体质也不错,没必要运动。 ”
太缺练 场馆少很难预约
窦女士住在香港中路附近,由于家周围没有合适的羽毛球场馆,她不得不到市北区一体育馆内办卡打羽毛球,但即使办了卡,却一次也没打过。 “场地太火爆,根本订不到。 ”窦女士遇到的情况并非少数,市体育局群体处工作人员介绍,如今能够提供健身的场地和设施还不能满足运动者的需要,虽然我市在发展健身路径建设,比如小院、广场、空旷的道路等,但这些更适合中老年群体,对于年轻人或者中小学青少年而言,仍缺乏合适的场地。 “比如各类球场或者较为专业的场地,发展受限。 ”在前期调研时,也有市民提出过开放学校操场或者一些收费的公共体育场馆,但同样面临校园安全、场馆创收等老问题。 “还有的体育场馆权属较为复杂,也并非一纸‘免费开放’通知就能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