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最早海洋牧场:几近枯竭 如今海参螃蟹聚集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王 娉 2017-02-28 13:58:46 字号:A- A+

    2月16日一大早,记者随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林承刚博士一行出发前往探访海洋牧场。

    车子驶进崂山区王哥庄峰山西村,走过一段蜿蜒曲折的山路,眼前出现了一大片开阔的海域,“这里是青岛最早打造的海洋牧场,你目之所及的海域,都是养殖场。”林承刚一边说着,一边从车上取下了实验设备,为此次海洋环境监测投放自容式温盐探头和溶氧探头做起了准备工作。

    “这就是海洋牧场?”记者有些奇怪,因为海面上除了零星的几个隐约可见的浮漂之外,看不到以前熟悉的类似鲍鱼池子之类的构造。“其实,建设海洋牧场不仅仅是为了养殖,而是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养护自然资源,打造环境优良的海洋渔业生态基地,发展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海洋渔业资源的附加值。”林承刚一边说着,一边和天津一家海洋设备公司的技术员将需要海试的缆控水下机器人放入海中。他们在岸上遥控操纵水下机器人在海底穿梭,记者趴在岸边的实时监控设备显示器旁,通过水下机器人自带的视频探头,可以看到水下近岸区域丰富的“海底森林”,海参、鲍鱼等各种生物悠然自得。

    由于当天海上有8级大风,我们未能按原计划乘船深入整个牧区,水下机器人的海试只能在岸边进行。 “这片海洋牧场可不小呢,你现在看到的只是它的五分之一。”看到记者意犹未尽,海洋牧场的承建单位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公司总经理王金霞打开他们的视频资料,向记者展示了这片海域更广阔更丰富的蕴藏——在1万多亩海域上由近及远,设置了五条“养殖带”:近岸浅水牧场合理布放了礁石、水泥预制件,供海参、鲍鱼聚集生长;然后深入部分海域,布置了1000亩的海带架,养殖藻类充当海参、鲍鱼的补充饲料,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海螺、螃蟹来此生长;再深入一些,是网箱养殖的鱼类,鱼类的排泄物也是海参的饵料并促进海藻的生长;再往深处,人工投放的高层次恋鱼礁是众多野生鱼类的乐园;最外层布放的浮式礁既利于藻类、贝类的生长附着,又可提供休闲垂钓场所。“我们公司以前也搞过养殖,但是失败了。”王金霞告诉记者,大约2000年前后,他们慕名向海洋生态专家、中科院海洋所杨红生研究员求助,杨红生带着他的科研团队实地考察了峰西海域的水温、流速和底质条件后,发现此处既有礁岩地带也有沙泥混合地带,适合海参与鲍鱼混养,并前瞻性地提出了打造海洋牧场的概念。根据杨红生团队做出的规划方案,青岛龙盘公司把海洋牧场建设得像一个新的生活小区。

    十几年来,中科院海洋所每隔几周就会派技术人员到此处海洋牧场监测生态环境,既为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也将其当作海洋所的海上试验场,实现了“双赢”。此次林承刚随身携带的是两支自容式温盐探头和一支溶氧探头,由潜水员布放到海底,可以自动采集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数据。“一个月后我们来回收探头,获取的本底质可以更加科学化、精确化地了解海区的变化,比如海水何时升温、持续多少天、昼夜变化是怎样的……从而逐步构建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保障海洋牧场的环境生态安全。”林承刚说。

    “现在的技术就是厉害,让机器代替人下海,干了我们以前干不了的事。”一位老渔民感慨道。记者了解到,这片曾经因过度捕捞几乎枯竭的海域,经过十六年海洋牧场的建设,已渐渐恢复成蓝色粮仓。(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