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南区人民法院利用刑事诉讼远程多方庭审系统审理案件。梁超 摄
晚报讯 昨日上午,市南区人民法院在本院刑事审判庭正式启用全市首个刑事诉讼远程多方庭审系统,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戴某涉嫌抢劫罪、夏某涉嫌盗窃罪等五起刑事案件。
昨日上午9时40分许,记者来到市南法院刑事审判庭,庭审现场与以往记者旁听的审判有所不同,公诉人和被告人并没有出现在现场。10时许,庭审正式开始,而此时,公诉人和被告人也准时出现在审判庭内的两块显示屏上,画质清晰,声音也很清楚。不到半小时,一起刑事案件便审判结束。到中午12时,5起案件全部审理完毕,平均每起案件仅耗时30分钟,耗时最短的一起案件仅用了10分钟,两起案件当庭宣判。
“这样高的审判效率要得益于面前的这套远程系统。”工作人员介绍,庭审中,审判人员、公诉人员和被告人分别在市南区人民法院、市南区人民检察院、青岛市看守所的远程庭审室参加庭审,三方通过远程多方庭审系统在电子屏幕上实现对话交流和证据展示,屏幕主画面根据三方发言情况自动切换,实现了三处不同空间之间的无缝对接,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这套系统节约了司法资源,之前去青岛市看守所往返就得两个多小时,一上午也就审理一两起案件。”市南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主任科员郝会娟介绍,这样节省的时间可以用在审查卷宗上,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提高了安全系数。“按照传统的审理模式,审判人员、公诉人员都得到看守所去,往返就需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遇有恶劣天气或者交通拥堵情况,所需时间更长。”市南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崔龙山告诉记者,有时可能为了一个庭审三到五分钟的案子,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时间,浪费了司法资源。使用远程系统后,以前一上午审理两三个案子,现在的审理数量可以翻番。
“远程多方庭审模式作为传统审判方式在新兴技术辅助下的延续与补充,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数字化审判设备和远程音视频设备,打破了传统庭审中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必须身处一室的空间限制,实现了审判人员、公诉人员与其他诉讼参与人通过网络同步完成案件的提审、庭审、宣判等审判活动。”市南区人民法院技术人员介绍,这大大缩短了庭审周期、节约了司法资源,从而提高了庭审效率,同时为刑事安全提供了保障。远程庭审管理平台的建成,实现了远程多方庭审业务流转、庭审案件流程确认、远程庭审室预约和庭审设备集中控制调配。同时,远程庭审室集多方图像和通讯的实时互通、证据及笔录的传输展示、庭审全程录音录像等多功能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庭审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梁超 通讯员 姜国峰 崔龙山 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