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正文

六旬老人义务献血多年 相当于全身血液换6遍

来源:青岛网络电视台 作者: 2018-02-11 07:59:42 字号:A- A+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就是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人,外表看起来毫不出奇。但是,这名老人的一种行为,却值得很多人向他致敬。

午后,67岁的王勤才拿着斧头,站在家门口劈着柴火。王家村社区依山傍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区;老实本分的王勤才,是社区里一位普普通通的居民。

翻开书桌上的光荣册,王勤才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上面。两本无偿献血证,密密麻麻的记录着王勤才从1998年开始的40多次献血记录。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1951年,王勤才出生在这个小山村,自幼便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

在大哥和乡亲们的帮助下,18岁的王勤才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报名参军。退伍以后,他回到老家娶妻生子,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但王勤才回报社会的想法,一直没有中断。

1998年3月,王勤才在东海路一家单位当门卫,偶然间从报纸上看到了血库缺血的消息。他毫不犹豫的打车来到了中心血站,那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

邵桂芬说,自己的身体弱,不能干体力活,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平日里脏活累活全都是王勤才来干。担心献血后身体出现问题,一开始她并不支持丈夫的做法。但连续几次献血之后,王勤才的身体并没有受到影响,邵桂芬也就打消了心底的疑虑。在当时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血库缺血的时候会打到家里的固定电话,邵桂芬接到电话后,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丈夫。

七年里,王勤才接到了37次紧急通知,一共捐献了360个单位的血小板。直到2005年6月,王勤才的年龄满了55周岁,不得不退出无偿献血的队伍。

32100毫升,相当于把自己全身血液捐献了6遍。面对镜头,王勤才老人表达的,只是最朴实,最简单的语言。

虽说王勤才的献血事迹结束了,但是,着家庭的传奇还在继续。王勤才榜样的力量,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究竟强大到什么从程度呢?我们走进王勤才的家庭,走进对身边的人……

春节将至,王俊霞和王俊云姊妹俩,在窗户前贴起了福字。妹妹王俊云还清晰的记得,在父亲的带领下,她第一次去血站时的兴奋。

王勤才因为年龄的原因,无法再次献血。王俊霞、王俊云姊妹俩就接过了接力棒,成年以后,他们经常不定期的来到血站无偿献血。经过检测,两个女儿都是RH阴性血,其中大女儿王俊霞的血型还是AB型,属于熊猫血中的熊猫血。

女儿不仅顺利接班,还是最稀缺的血型,这让王勤才非常的自豪。对于大女儿王俊霞来说,深更半夜一个人往血站里献血,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王俊霞和丈夫住在即墨,每次接到紧急电话,都需要打车从即墨来市区,来回的路费就要花费200多元,血站只能帮忙报销一部分的费用。但在姊妹俩看来,这点付出根本不算什么。

RH血型比例仅为千分之三;由于血液只能同型输注,用这种血型的人也很少;为了避免资源浪费,RH阴性血型的人,在当地血站都存有资料,一旦通知需要献血,就需要彼此帮助。

王俊秀的血型稀有,需求量并不大,可即便如此,她的全部献血量也达到了5800毫升;小女儿王俊云的献血量,早已超过了1万毫升。姊妹俩沿着父亲的足迹,续写着与血结缘的故事。

而在王家村社区,像王勤才这样的热血居民还有不少。

王本松的堂弟王凯,在2004年捐献了骨髓,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捐献骨髓的大学生;再加上叔叔王勤才的影响,前些年,王本松也开始了无偿献血之路。

王本松在一家单位做厨师,收入并不高;媳妇在家里伺候丈母娘,没有经济收入。全家的支出,都靠王本松自己的工资。可每次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王本松总是本能的想做点什么。

从2009年至今,王本松已经献血39400毫升,包括47个单位血小板和1800毫升全血,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捐献了8遍。而在王家村社区里,像王本松这样乐于无偿献血的居民,还有七八位。

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口之家,一群居住在山脚下的朴实居民,用他们体内的热血,挽救着无数人的生命,也温暖着每个人的内心。

做好事容易,可是坚持一直把好事做下去,这不容易啊。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也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这些热血真情的朋友们,我们的社会需要你们这样的热血真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