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板桥坊: 细雨,老村,深巷,空屋 青岛最美城中村

2018-08-17 15:50 作者:崔燕 来源:城事志
分享到:

文 /崔燕

图 /崔燕

细雨,老村,深巷,空屋。这边厢,鲜嫩的苔藓在青石板路上的缝隙诗意地舒展;那边厢,空落的老院砖从斑驳的温润中泛出层层叠叠的沧桑。湿漉漉的雨雾与新鲜的泥土味儿,混合出久违的氤氲,时间仿佛抵达可以对过往生活审美的一种臆想。

老村在青岛城市的边缘

有着一个颇具古典主义情致的名字

板桥坊

这座在400多年前就获得历史的老村,静默于时代之外已经良久,却依旧有着坚韧而充沛的气场。

类似板桥坊这样始于明代的“城中村”,曾散落于青岛各处,与城市的主流气质若即若离。

当下,它们中很多已经融入到城市化的大潮中,挥挥手没有任何过往的留痕。据说,“文革”期间,崂山县曾进行农宅规划,若干老屋从此消失。而板桥坊由于是“城中村”,方得以在沸腾的日子里保留至今。

板桥坊如同这些老村的影子,有着青岛古村落和北方古朴民居的典型征象——一条条幽长的小巷四通八达,连接起一排排方正的旧式老屋。飞檐青砖石墙的四合院、以铁环为把手的黑漆木门,天井,照壁、正屋、东西厢房。一些房墙还有着清晰而讲究的砖雕,刻着“吉星高照”、“太公在此”和“泰山石敢当”等辟邪或者讨吉利的老话。绿意充溢的粗壮老槐树遮蔽着天井,枝叶深处错落交织,给老屋织就一个饱满的天然凉棚。此景此境,让人想起素年锦时,想起过去暖彩的烟火人间……

以当下宜居的概念打量板桥坊,这里当是完美的标杆之一。早年,板桥坊西侧的陆地还是一片碧澈的大海。

这里毗邻胶州湾湾底,海产丰盛,海景旖旎。即使在大片海滩已经被填海改造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旧是海洋大学师生做户外科研的一处旺角。虽然临海,但因为此处属于胶州湾内海,因此少有栈桥前海一线的潮湿海雾。

板桥坊村南曾有一条发源于老虎山的无名小河,村民称其为“南河”,约三十多米宽,细水长流,河水清悠,岸边柳条低垂。板桥坊北面,则是青岛十大山头之一的娄山。严冬,因为有娄山这个天然屏障遮挡北风,冬天因此便不那么凛冽。

夕阳西下,从娄山登高眺望,金色的余晖散淡地洒在海面上,在一片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古朴而秀美的板桥坊村隐约在绿树的碎影中。这时,闭上眼睛,遥想当年,板桥坊以海景、山景、水景和别样的人文情致,提供了一个诗意栖居地的别样范本。

板桥坊虽历史久远,但是在当代与城市的融合的生命力却旺盛而有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周边就有国棉七厂、八厂和泡花碱厂等大企业,很多村民因种种机缘,早早就成为抱着“铁饭碗”的工人。从上世纪80年代的村办集体企业开始,板桥坊的村民尤其是年轻村民都有固定工作,这里早早就挥别了“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板桥坊主干道的西头,就有一座气派的三层百货大楼,其琳琅满目完全可以与老街里的国货、一百和人民商场抗衡。彼时,这里还有一个从老沧口繁华中心地带迁过来的露天集市,其影响力和热闹程度完全不亚于李村集。除了一应俱全的新鲜农产品,裁缝店也为这里发布着关于摩登的最高指示。“大楼”的摩登和集市的面面俱到,让板桥坊也因此成为青岛北部最洋气的时尚地标。

在板桥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被青岛人称作“大茅房”的公共厕所出现。这是二三十年前,遍布青岛的典型“大茅房”。虽是五谷轮回之所,且都是粗陋的旱厕,但其旁边多栽有不多类别的树木,不知名的小花依附在树的周围,素色水泥石块拼砌的几何图案型窗户,在如今看来也有一种朴素的美感。

如今,这些“大茅房”依旧为仍在板桥坊居住的人家,忠诚地提供着拉撒的服务。许多一些有能力的人家,尤其是还年轻的本村人早已搬走。剩下的一些人家尤其是已经或正在老去的人们,有的在自家院落里接上了自来水,并拥有了独立的卫厕。虽然与住上单元楼房的人们比,卫生条件稍逊,但住在这偌大的院落与方正的房屋,左邻右舍如亲人般祥和共处,倒也心情敞亮、安然。

去年秋天,与朋友出去走到这里,闲逛了良久。走到应该是村中心的地方,竟然看到了从院墙中探出的山楂树。硕果累累,幽香逼人,心动良久。去扣黑漆门上的老式门环,没有人应答。应是一处空宅,此处已列拆迁之列,大多房屋都是人去屋空。有人烟的,多数是在此做小买卖的外市农民,在板桥坊的农家小院过着与家乡无异的简单日子。

刚待离去,门竟然开了,问何事。主人得知我们只是来随性拍些片子,便让了进去。这处院落建于上世纪50年代,据说当年的建房者有些背景。除了厨房,每个房间都朝阳。房子为砖石结构,每块砖头都是当年由人工做成,甚是结实。简约的飞檐,清水墙面,其间嵌有一块镌刻着“吉星高照”的砖头,寓意保佑家族平安吉祥。

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房屋主人以80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处院落,并种下了两棵花椒树、一棵山楂树和几株月季。据一些无从考究的说法,青岛本地人鲜有在自家院落种植这些花木的习性,这家人倒不是那么讲究。

后来,这家的老人日渐老去,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也各自成家,搬了出去,这处房屋便闲置了下来。尽管如此,前几年,这家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房屋主人,还是精心将院落收拾了一番。

屋子冬暖夏凉,上下水齐全,院子里安装了带有热水器的浴室。没事的时候,很多亲友同事常来这里,坐在树下的阴凉里饮酒,周遭花木的清香若有若无……

紫色的牵牛花在老屋的墙角摇曳,一路如同梦幻,俨然偶遇一处桃花源。以前卫的创意文化思想幻想,在即将商业化和不缺位现代楼盘的这里,保有一处完整的可以“海阔天空”的老村落,或许是最时髦而有历史感的事情。

春风沉醉,

不应只在光影中追忆。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