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胶州村民忍痛砍8000棵桃树改种苹果 坚守十年终有回报

2018-09-25 14:08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张洪平正在果树下分拣苹果。马丙政 摄

在胶州市铺集镇,有一方叫“大石桥”的地里,盛产一种老口味苹果——苹安果,它虽然貌不惊人,却能让食者吃过不忘,口齿间有多年前那种老苹果的味道。眼下,在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56岁的村民张洪平种植的200多亩苹安果也迎来了收获季,由于口感与风味俱佳,不仅在青岛当地畅销,还卖到了北上广。

忍痛砍掉桃树改种苹果

记者来到位于铺集镇铺上四村的青岛苹安果家庭农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的牌子赫然入目,挽着裤腿、鞋子上沾满了泥土的农场主张洪平站在门前,看样子是刚从果园里出来,热情溢于言表。而在果园内,一股苹果的清香迎面扑来,一棵棵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令人忍不住摘下一个品尝。说起投身有机农业的历程,张洪平感慨万千。2001年春天,他以每亩400斤小麦折价从邻村铺上四村租地160余亩,以每棵4元价格引种国外“川中岛”桃树8000棵小苗,准备大干一场。当时,他瞄准国内有机果品定位,舍得投资,首先是改良土壤,他所承包的这块地基本上属于撂荒地,种小麦、玉米都不长,于是,他雇用2辆拖拉机,到10公里之外的邢家岭养牛场每年拉牛粪1000立方米当做肥料,逐步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花10万元新打、维修大口井各1眼,保障土壤养护水肥需求,经过8年多努力,土壤改良好了。

“由于种桃连年亏损,我只好忍痛砍掉了8000多棵桃树。”张洪平长出了一口气,说出了自己心底当时的无奈与决绝。因当初不懂技术,引种的桃树品种自花不授粉,全靠人工授粉,成本较高,第二年春天又被一场霜冻冻了桃花,出师不利。尽管如此,他依然雄心勃勃,矢志干出点儿名堂,就像给未出生的孩子预先起好名字一样,他于2002年桃子挂果前一年就注册了“朝阳坡”商标。桃如其名,朝阳而生品质上乘,一时间声名远播。但由于成熟期全在每年的8月份,保质期又仅为1个月,要集中上市,一遇风雨天气,一夜之间就能掉一地。分期上市的技术没能掌握,而桃子又不像苹果那样可以冷藏,所以,尽管看似红火,从2003年桃树开始结果到2008年一直亏损,敢想敢干的他决定砍掉桃树而改种苹果。

坚守十年终于有了回报

“改种苹果之后,特别是2014年至今,我又增施豆饼喂树,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很多,使果质返璞归真,口感醇香脆甜略带酸头,回味无穷。”张洪平说,2008年冬天,他断然伐掉所有桃树,于翌年春天以每棵6元左右的价格,引进片红烟富三、条红2001富士为主的果苗1.3万棵,全部栽上苹果。接受以往种桃受技术瓶颈制约的教训,这次他大力加强了与专家的沟通。

张洪平说,他先后到烟台农科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寻经问宝,向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果树遗传育种与栽培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王金政教授虔心请教,并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掌握了苹果培育管理的一整套技术。现在,果园已扩大到200多亩,开辟了采摘园,每年10月份开园,注册了“铺集”商标,就是要让吃过这里苹果的人记得铺集这个地方,桑梓情深可见一斑。2016年12月,他的苹果采摘园被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评定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之后,他信心满满,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预计年纯利润达百万元

说起改良土壤,张洪平历数他17年来的不懈努力。在增施牛粪的基础上,受种大白菜用豆饼做肥提高菜质的启示,2014年,他尝试用豆饼喂苹果树,平均每年使用5万斤豆饼(最多时2016年用了7万多斤),通过发酵之后掺在氮磷钾复合肥里,于每年的11月份开沟施于树底,并于翌年的春、夏、秋季再各枪施一次水溶肥。2017年6月,由胶州市农业局扶持20余万元新上水肥一体化设备一套,直接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推广技术,根施水溶肥,大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来连施肥带浇水要1个月时间完成,现在通过滴灌管线先滴肥后滴水,同步进行,仅需2天就可干完。

“果品质量的提高,巧就巧在施肥技术上。”张洪平说,他想方设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富硒液喷施叶面肥等新技术的利用,使他果园里的苹果树进入盛果期,预计产量可达150万斤,由于苹果品质和口感非常好,不仅在山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受青睐,还卖到了北上广,预计今年纯利润可达百万元。眼下,在现有无公害果品认证的基础上,新增了绿色果品认证,他打算用3年的时间,取得国家级有机果品认证书。“对得起良心,不辜负上级的支持和父老乡亲的抬爱,在苹果上绝不使用国家禁用药肥,真正让人们吃得平安,是我今生永远的追求。”张洪平说。(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张劲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