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跨越4000公里从高原到海滨 5名藏胞在青岛成功接受关节病手术

2023-04-10 16:19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分享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凤鸣 通讯员 徐福强 青岛报道

“病好后我最想做的就是帮着看看外孙。”

“回去的时候格桑花就要开了,我想不用再拄着拐杖,到野地里走一走。”

“我想看一看大海,我活这么大还没看过大海。”

4月7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台手术的顺利结束,5名藏胞日思夜盼的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他们上述的朴素的愿望也即将实现。短短几天的时间,从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区来到祖国的黄海之滨,对于他们来说,如梦如幻。

藏青山海情,跨越4000公里的“治疗之旅”

4月2日,随着飞机平稳地降落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经过4000多公里的长途飞行,普尺、达瓦普赤、吉巴、拉巴确、次仁仓木决,这5名藏胞在家人的陪伴下,终于抵达期盼已久的目的地——青岛。他们均来自藏族乡村农民贫困家庭,四位来自桑珠孜区甲措雄乡,一位来自东嘎乡,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53岁,平均年龄58.2岁,都患有严重关节病。此行的目的是在援藏项目的支持下,在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手术,重获行走自由,是名副其实的“治疗之旅”。

受高原地理气候等条件影响,骨关节病是西藏当地高发疾病,受限于藏区医疗条件,很多藏民无法及时得到治疗,不得不常年拄拐生活,不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身体也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此次来青的五位藏胞均是多年的骨关节病患者,而且是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多发性的损伤,活动严重受限。先期通过青岛援藏的“高原特色病救治项目”前期的筛查,并通过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于腾波总院长带领的专家团队远程会诊最终筛选确定,5名藏胞获得专项资金全额资助,历经4000公里的跋涉,只为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救治,重返健康。

开通绿色通道,给远道而来的同胞家一样的温暖

“自接到此次援藏任务后,我们便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东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护士长李云负责藏胞们的护理工作,病房布置上,提前安排好五位藏胞的住院房间,并根据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列举了病人的日用品清单,进行了采购;饮食上,根据藏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每个藏胞的饮食习惯,与膳食科对接,为他们提供营养可口的饭菜;就诊流程上,五位藏族人民入院当日,医院安排专业人员帮助办理入院,并开通绿色通道,五位藏胞的术前检查进行统一安排,并由医院医护人员负责引领,最大限度为远道而来的藏胞提供舒适便捷的就医体验。

“吃得很好、睡得也很好,真的谢谢你们。”当问及在这里住得是否习惯时,56岁的拉巴确双手举起大拇指,笑容灿烂。此次陪她来的是她的女儿拉巴片多,她的女儿告诉我们,自己的母亲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看过海,对大海很向往,她想出院后能够到海边看一看大海。说起她此次青岛之行能够成行,与援藏干部还有一段情缘:今年三月份在她与家人一起陪同孙子去医院看病时,恰巧遇到援藏干部在该院开展义诊,就这样老人“误打误撞”很幸运地成为被帮扶的对象之一。谈起这段经历,老人为自己的幸运开怀大笑,对援藏干部的感激无以言表。

“我想帮着看我的小外孙,他今年4岁了”。这是拉巴确康复后最大愿望,朴素而感人。

“昨天睡得很好。”57岁的次仁仓木决,由于受髋关节坏死病痛的折磨,睡眠一直不好,晚上只能睡几个小时,李云在入院评估中了解这一情况后,为患者采取了药物干预,通过两次调整用药,次仁仓木决的睡眠得到明显改善,也为后边的手术打下坚实基础。

病房里最爽朗的笑声来自年龄最大的71岁的吉巴,老人性格积极开朗。大约五年前,她的右膝接受了膝关节置换,三四年前左膝也开始疼痛,同样出现坏死。得知自己能够来青岛接受治疗的那一刻,吉巴激动万分。

院长带队手术,“手术护理康复一体化”模式加速藏胞康复

“这个患者的髋关节损坏比较严重,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4月6日,手术的前一天,东院骨关节科主任戴世友联合麻醉科、呼吸科、康复科、神经内科等专家组成多学科团队为5名藏胞进行术前会诊,制定手术方案,结合术前的超声、CT等检查资料,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了缜密分析讨论,明确术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制定应对方案。其中57岁的次仁仓木决的髋关节坏死,病情比较复杂,专家们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在市立医院,手术护理康复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早已成熟开展。护理和康复从患者入院时就开始介入,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能够获得患者疼痛、跌倒、血栓风险等全面信息,护理和康复提前介入,通过药物和指导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降低血栓风险,同时向患者宣教康复理念,提前让患者术前掌握术后康复的要领,实现预康复的目的。

“我们在术前就让患者练习踝泵、抬腿、正确使用助行器等,这样患者术后及康复期就能更规范地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提前给患者宣教康复的重要性,从而在术后最佳的康复窗口期,提高患者依从性。”康复医学科主任毛世刚表示,目前在市立医院,康复已经全程跟进并介入患者的诊疗过程,并与护理、医生建立的时时互动分享患者病情的沟通机制,这种“手术护理康复一体化”模式不仅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并发症,更能实现关节开合、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功能恢复的目的。

4月7日,上午8点手术准时开始,医院为藏胞们派出了精锐团队。

于腾波总院长带领东院和本部院区骨科戴世友主任、郭传友主任组成三个医疗组,三个医疗组同时手术。上午12时许,三台膝关节置换、一台髋关节置换、一台膝关节矫形,陆续完成,手术全部成功!

“这是我们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第二次为藏胞免费进行关节病治疗,西藏日喀则是青岛市对口医疗帮扶地区,每年筛选合适的病种患者到我院接受手术,该项行动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这些患者在到来之前我们已经通过远程多学科MDT会诊,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诊疗方案。病人入院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查体,并进行了第二次多学科会诊。今天三组专家团队为五名藏胞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了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保膝等手术。将来,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加大对藏区的交流与帮扶,能够去当地筛选一批适合手术的病人,在当地进行免费手术、康复,让藏族同胞享受到与沿海地区一样的高水平医疗。”术后于腾波总院长表示。

为了便于藏胞阅读理解医嘱,医院提前根据手术方案制定了个性化的出院指导手册,包括出院须知和康复计划等内容,并将其逐一翻译成藏文发放至藏胞手中。

半个世纪接力帮扶,做守护藏胞健康的“格桑花”

“感谢援藏干部们。”

术前在与几位藏胞交流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援藏干部,提起他们时,藏胞们目光炽热,频频竖起大拇指并用我们听不懂的藏语表达着激动的心情,但他们双手合十的语言我们看得懂,那是对援藏医生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感恩。

青岛市市立医院自1975年开展援藏医疗工作,48年来一代代医务工作者接力帮扶、情洒高原。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对口帮扶的三级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始终将援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48年间累计选派34名专业骨干赴藏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工作,覆盖检验科、呼吸科、消化科、妇科、产科、儿科、皮肤科等15个专业,已诊疗患者7000余人次,填补刷新区域医疗技术空白50余项,在服务藏民健康、挽救生命的同时积极开展会诊、带教查房、学术讲座、技术培训,把市立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当地,同时以远程会诊和网络授课的方式,借助医院的优势医学资源,快速提高日喀则桑珠孜区医疗水平;从学科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捐助、医疗设备援助、管理提升、医疗惠民等方面打出帮扶组合拳,从“输血西藏”到“造血西藏”,始终践行着“鲁藏一家亲,藏青山海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