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青岛出台多项措施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3-04-28 15:08 作者:任俊峰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4月28日讯(记者 任俊峰)4月28日,记者从青岛市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青岛市将围绕“一项行动”“两项保障”“三项政策”“四项要素”展开具体工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开展“一项行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技局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成立专班、作出安排,结合科技部门特点,制定出台《青岛市科学技术局“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聚焦“六个环境”重点任务和“六个步骤”具体措施,进一步优服务、提效能、强保障,努力打造一流科技营商环境,提高广大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科技人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树立争当服务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发展的“实干家”鲜明导向,助力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目前,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市科技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在“青岛科技通”公众号开设了“优化营商环境”宣传专栏,转载、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动态信息、经验做法、工作举措近60条,努力讲好营商环境的“科技故事”。同时,坚持刀刃向内、动真碰硬,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需求关切,梳理编制“必须做到”的正面清单、“严格禁止”的“负责清单”,以及“马上整改”的问题清单,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完善“两项保障”,外国人“两证”办理时限减少至7个工作日

第一个保障,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保障。

一方面,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网办能力,面向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和青岛高新区,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专窗,方便服务对象就近办理,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发证”,两证办理时限减少至7个工作日。同时,青岛市还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市场化技术合同服务网络,采取上门收取、上门送达方式,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零跑腿”“不见面”,打造了“让窗口流动起来,让服务时刻在线”的技术合同登记市场化服务“青岛模式”。

另一方面,推进科技计划体系改革。近年青岛连续出台改革方案,调整科技计划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和经费分配机制,去年市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企业比重提升至90%以上。同时,建立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在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中全面推行“揭榜制”,变专家“相马”为市场“赛马”,攻克一批行业技术难题。实行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在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青年项目中开展“包干制+负面清单”试点,让科研人员集中更多精力专注科研。

第二个保障,是完善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理念,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目前,正在重点开展两项具体工作。

一是修订《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该条例于2011年颁布,十多年来为促进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法治保障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原条例部分内容已与新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实际不完全相适应。今年,该条例修订纳入市人大和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正在按程序加快推进。

二是修订《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奖励制度是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按照国家、省科技奖励改革的最新部署要求,正加快修订《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完善市级科技奖励制度,进一步发挥科技奖励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落实“三项政策”,今年一季度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3亿元

一是落实“硕果计划”,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成果转化链条中的中试熟化环节,制定中试熟化平台专项支持政策,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打造一批中试熟化平台,补齐这个短板弱项。同时,筹建“青岛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合办公室”,搭建技术成果交易平台,着力解决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问题。今年一季度,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3亿元,同比增长52.5%。此外,就在上周,还发布了“硕果金”政策,在全国首创以“财政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方式支持孵化器持股孵化,将专注投早、投小、投科技,助力解决成果转化“临门一脚”的投资问题。

二是落实“沃土计划”,加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持续完善“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体系,构建量质并举、有序成长的科技企业发展梯队。上半年,将针对科技企业管理服务中的突出问题,组织修订高企认定管理工作方案和高企上市培育库管理办法。同时,通过“线下+云上”多元化方式引导更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深化“云端研发”模式,推动年内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5%以上。此外,为提高科技惠企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近期还组织了科技政策区市巡回宣讲活动,主要围绕科小评价、高企认定、研发加计扣除等企业关注热点问题宣贯解读,切实推动科技惠企政策进区市、进园区、进企业。

三是落实“海创计划”,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近两年,通过“海创计划”,已立项海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近60项,支持金额近1.7亿元,争取到国家、省海洋重点研发项目资金2.7亿元,推动建成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自主研发全国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商船。今年,将进一步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加快在深远海养殖、智慧航运、海洋物联网等优势领域,形成一批海洋示范引领项目。支持在船舶产业装备、海洋监测装备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企业+高校院所”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更多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优化“四项要素”,五年内新增融资支持额度450亿元

一是优化人才要素。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靶向产业引才育才,深入开展产业领军人才计划,推进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发展,持续引进培育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团队),支持更多我市人才申报国家、省级人才工程,争取入选数量持续增长、保持全省领先。近期,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需求,正在制定《全面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若干措施》,将进一步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二是优化金融要素。深化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加快科技信贷“白名单”“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扩面增量。去年,青岛市与中国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五年内新增融资支持额度450亿元。今年,还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出台科技创新再贷款补偿补贴政策。同时,建立科技金融特派员进园区、进企业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融资路演、科技金融沙龙等助企活动,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三是优化技术要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实施“强链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计划”,聚焦24条产业链补链、强链,支持“链主”企业承担“国芯万屏”“虚拟现实”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速打通产业链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通道。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筹建市级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完善自然科学基金计划体系,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的支持力度,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技术支撑。

四是优化平台要素。以更大力度建强平台,充分发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高端平台作用,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统筹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全域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建设一批专业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构建科技产业微生态。推动孵化载体专业化发展,树立一批成长型、引领型标杆孵化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下一步,青岛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定位,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努力打造一流科技营商环境,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大科技力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