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河西剩余片拆除接近尾声、盐滩剩余片启动摸底调查
“城中村”要变“城中景”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绕不开的话题。从表面来看,破落、脏乱、无序的“城中村”与现代化都市的形象格格不入;从更深层次来看,散落在城市中的“城中村”,已然是城市发展的低效地。
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主阵地,市北区正聚力攻坚河西剩余片和盐滩剩余片改造,推动城市低效地高效发展,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城市品质跃升。
河西剩余片拆除接近尾声
站在河西实业总公司楼顶放眼望去,河西剩余片原有的“趴趴屋”多数已经被拆,铺上了绿色防尘网,一片废墟和四周林立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伴着机器的轰鸣声,这一区域将迎来新生。
河西剩余片包括河西、河崖两个旧村改造项目,位于黑龙江南路以西、台柳路以东、开平路以南、长沙路以北区域,有居民1222户,所涉及的房屋包括多层住宅、平房等。区域内的房屋老旧、环境脏乱、配套设施匮乏,与周边城市建成区面貌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河西剩余片拆除接近尾声,拆除后的地面都铺上了绿色防尘网。
“河西剩余片拆迁改造项目共涉及住宅1222处,已签约1220处,签约率99.8%,签约房屋共13.3万平方米,已全部拆除;涉及非住宅51处,已签约并拆除42处,占比82.4%。如今,随着拆除工作接近尾声,我们正加紧推进安置房建设规划控规调整和安置房建设前期手续。”市北区河西街道办事处副书记李超介绍,未来,该片区将充分考虑居民对学校、文化体育相关配套的需求,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社区。
记者了解到,河西剩余片改造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探索形成了“纵向垂直领导工作体系、横向流程一体化推进、前后接榫拔钉攻坚三重保障”的三维立体工作模式,将传统大规模集中施工与小范围精细作业有机结合,签一户拆一户、拆一批供一批,以快应变、用时间抢空间,创造了“仅用6天实现河崖村民100%签约,仅用10天实现河西村民99%签约,仅用一个月拆除60%”的市北速度。
“盼这一天盼了十多年!想到三年后要再回到这个老地方,住着电梯房,心情很激动!”袁本适是老河西村村民,拿到了总面积达590平方米的房屋补偿。河西实业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琳秋告诉记者,本次拆迁改造规划的房屋安置区域就在河西实业总公司办公楼周边区域,基本实现原址回迁,有70平方米、80平方米、9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140平方米等6种住宅户型供居民选择。
除此之外,劲松五路两侧低效用地改造也进展迅速。记者在现场看到,劲松五路上的原飞拉力建材市场已被夷为平地,劲松五路两侧低效用地全部实现净地。“我们以河西剩余片改造为契机,同步启动劲松五路两侧归属河西、河崖村的低效用地改造。这片低效用地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拆除。”李超介绍,根据初步规划,这里将建商住综合体。如今,随着劲松五路的打通,这一区域的优势已经凸显。可以预见,未来,这里不仅会承接崂山区外溢的产业,还将联动新都心、浮山后片区,彻底改变市北区“西北大门”的形象。
盐滩剩余片启动摸底调查
随着河西剩余片拆除工作的推进,市北区最后一个“城中村”——盐滩剩余片的进展也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一地两证”历史遗留问题已妥善解决,社区也于4月20日启动摸底调查工作,相关部门正在做初步规划方案设计及经济测算,论证征收补偿方案,将择机启动搬迁工作。
盐滩村位于“老四方”,西北邻四流南路,东南是海琴广场,在洛阳路以北,郑州路以西,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大村。据资料记载,明朝永乐初年,这里曾是一片海滩,于姓人家最早在此居住,以捕鱼和海滩晒盐为生,故得名“盐滩村”。后来,随着海退陆进,原来的海滩上建起了工厂,居民开始农耕生活。
盐滩村剩余片改造项目主要包括洛阳路以北、安阳路以西、郑州路以南、四流南路以东区域。“村外”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村内”平房蜗居,羊肠小道。不像闫家山、香里、河西剩余片等“城中村”因临街的“独特”地理位置而引人注目,盐滩剩余片被四周的高楼包裹。
从四流南路盐滩派出所和加油站南侧的小路进入,就是掩映在繁华都市生活下的古村落。村里巷道狭窄,老屋斑驳,道儿上铺着的防滑木板和毛毡布已经深深嵌入土路。原青岛国术馆第一练习所旧址、老式山墙、老式门楼、老式固定电线的瓷瓶、铺着秸秆的屋顶、木质方格窗……走在村里,这些“老物件”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79岁的闫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盐滩村人,他告诉记者,2001年,原市计委将盐滩村改造项目列为我市经济适用房项目;2005年盐滩村一期经济适用房项目开始建设,2008年交付,但二期项目却迟迟未动工。“儿子还没结婚时,就说村子要改造,现在孙女20岁了,终于盼来了!”
如今,和闫老先生一样留在村子里的“老青岛”没有几个了。“老青岛”们把房子租给外来户,院子里的每个屋子都明码标价,按照房间大小定价为两百到四百元不等。因为租费低、离上班的地方近、基本生活设施具备,这里已成为漂泊者的“安乐窝”。
中午,陆续有身穿工作服的工人回家,个别小院传来锅碗瓢盆的“交响曲”。来自安徽的王建住在一处院子的最角落,家门口被他开辟成“储藏室”。“在这儿住了8年了,老婆和两个孩子在周边小区住,条件好一点。”
如今,盐滩剩余片周边的万科未来城片区配套正逐步完善,原闫家山、香里的村改用地正规划建设高品质住宅区、高端新材料产业区。夹在中间的盐滩剩余片改造,无疑会成为市北区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产业发展的“跳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