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即墨区150个大项目开建,六大主导产业集群成势!全力推动项目落地提速

2023-05-26 06:50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即墨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推动项目落地提速,构建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今年重点建设项目180个,截至4月底开工在建超八成

150个大项目开建六大主导产业集群成势

新材料产业园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总投资20亿元,从事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品生产,一期东侧地块已入驻企业15家,西侧地块已主体完工;

即发十万纱锭纺纱项目主要生产100英支以上高品质纱线,智能化水平世界先进,计划今年6月底正式投产;

汉缆海洋工程产业链基地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年产值可达20亿元,二期承缆车间正进行设备调试,计划5月底竣工投产……

放眼当下的即墨区,项目建设现场一片如火如荼景象。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即墨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思路,通过创新顶格推进、指挥部攻坚、一线阵地等工作方法,全力推动项目落地提速,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技术工人在即发数字化纺纱智能工厂项目安装调试生产线。梁孝鹏 摄

推动项目落地提速

即墨实体经济体系完备,工业占GDP比重超过50%,目前已形成六大主导产业,包括汽车、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汽车作为即墨的支柱产业,正向着传统和新能源“双千亿级”目标迈进。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一期占地2000亩,奇瑞青岛超级工厂占地900亩、投资130亿元,产业配套区占地1100亩、投资100亿元。目前,奇瑞青岛超级工厂已实现整车下线,具备年产20万辆乘用车生产能力,奇瑞新能源汽车将于今年年底实现投产。

青岛市委提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赋予即墨“当好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使命。下一步,即墨区将依托蓝谷科研优势,狠抓产业起势,实现从“科研强”迈向“产业强”。其中,2023年省重大实施项目——青岛蓝谷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占地981亩,按照“一心一链”布局开发建设,一期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装修,将围绕海洋生物板块打造海洋产业新高地。

记者了解到,2023年,即墨区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共246个,计划总投资1795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180个,截至4月底,已开工在建150个,开工在建率达83.3%。

盯紧产业抓项目

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23年,即墨区将继续扭住实体经济这一关键支撑,壮大提升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完善全区15条重点产业链,构建以海洋经济为特色、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当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排头兵。

如何壮大实体经济?即墨给出思路: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盯紧产业抓项目,形成优势产业大项目“顶天立地”、专精特新小项目“铺天盖地”态势。

汽车产业,依托4大整车和400多家零部件企业,加快实现集群化发展。推进奇瑞零部件产业园31个项目建设,延伸研发、销售等全产业链条。随着一汽-大众导入新车型,一汽锻造等项目加速推进,还将持续引入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等生产板块和研发板块产业项目,加快全区汽车产业向年产100万辆整车、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值“双千亿”的目标迈进。

全力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突破、集群成势。其中,新能源产业,推动海尔新能源、中电建海上光电等项目落地投产,抢占新能源电池等产业新高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创新奇智等“专精特新”系列企业孵育,提升半导体等领域产能。

在保障一汽解放、一汽-大众、即发、奇瑞等重点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全年计划新引育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100家,新增小升规企业50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家。

在发展重点功能区方面,汽车产业新城持续加大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力度,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蓝谷高新区加快推动通航机场正式投用,加快推动千亩产业园发展;经济开发区通过项目招引,重点突破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在省级开发区考核中争先进位。

在海洋产业上,强化园区建设在发展海洋产业、服务海洋科研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推进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信息等4个千亩涉海产业园区建设,计划签约落地涉海项目20个以上,加快推动15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蓝谷新能源产业基地等30多个项目建设,汉缆海洋工程基地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

优化服务项目“加速度”

项目就像种子,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萌发、生长。

即墨国际陆港轨道交通产业园内,一辆辆运土车、挖掘机来回穿梭,液氮深冷法油气回收装备制造项目在这里开工。该项目从土地挂牌到开工不到2个月,通过对入驻企业进行“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前介入、专人盯靠、跟踪指导,实现“拿地即开工”。

“上次调度会,我们认领了清单上的三个问题,这次上门走访,一方面是反馈问题解决进度,另一方面是看企业有没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在即发十万纱锭智能化纺纱项目现场,即墨龙山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吴大鹏对青岛即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孙宗浩说。

卷线、组装、浸漆、包装……走进位于即墨区蓝村街道的青岛云路绿色能源装配智能制造产业园,5万多平方米的崭新厂房内,各生产环节井然有序。然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旷的土地。从破土动工到投产运营,仅用了11个月,比预计工期提早半年。在此期间,蓝村街道积极对接区行政审批局,帮助公司完成了项目报建手续,仅这一环节就节省近3个月时间。

这些只是即墨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建设的缩影。

“2023年,我们将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思路,聚焦‘争、招、建、投’关键环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力促项目早建成、快见效。”即墨区重点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工作中,即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坚持顶层谋划、顶格推动。成立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理顺工作机制,搭建工作平台,在全区上下迅速凝聚起“盯紧项目论英雄”的共识。早谋快动,处处抓主动。新年伊始,从区领导到各部门,北上南下,四处考察,深入企业一线带头招商引资,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形成上下一心推项目的强大合力,项目落地建设已成为即墨区热议的高频词。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压实项目主体责任。实施项目调度“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旬调度”制度,以目标倒逼责任、时间倒逼进度、督查倒逼时效,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土地报批、手续办理、开工建设进度。

当好项目服务的“店小二”,积极做好项目政策及要素保障。落实上级“稳中求进”“保经济运行推进项目不停工”等政策,发挥政策激励引导效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面推行项目“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等审批模式,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强化考核引导,加大重点项目考核权重,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确保全年项目建设如期推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