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示范带动,各级班子全部参与,以深入调查研究提升主题教育整体质效
深入一线察实情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岛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制定出台青岛市《关于在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共识和力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市委常委示范带动。坚持刀刃向内、自查自纠,针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多个区(市)、部门(单位),需要上下协同、一体推进解决的问题,确定12个重点课题,每名市委常委同志牵头攻坚1个,开展时间不少于2个月的调查研究。5月22日,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围绕“更好经略海洋、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带头开展主题教育课题调研,带着问题到有关海洋科研机构和企业,倾听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的心声,在交流中深入研究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各级班子全部参与。全市各级各单位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聚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着问题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增进同群众感情的过程,成为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
华电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是山东省能源保障网行动计划重型燃气机组示范工程,也是全省首个开工的重型燃气机组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固然重要,可因建设产生的噪音也对周边群众的生活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市公安局组织力量多次到项目工地走访“问需、问策、问难”,上门解决原料运输、设备进场等问题,取得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及时消除了企业“后顾之忧”,确保了项目如期推进。
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注重在调研中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
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带头接“烫手山芋”,深入国有文化企业调研,破解发展“老大难”问题。统筹协调财政、国土等部门,拨付专项资金8500万元,助力解决青岛演艺集团6处房产和土地划转问题,以最小代价、最经济方式解决了延宕十几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发展难题,及时盘活了存量资源,有力推动了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
物源蓝翼公司创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野外数码监控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中小型智造企业。“我们公司成立时间比较短,科研力量不够,希望能在研发方面获得更多支持。”接到企业需求后,市科技局科技服务中心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并联系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经中心牵线,企业目前已与青岛大学就某型红外监测仪研发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合同服务金额80万元。
坚持边调研边解决,全市各级各单位把来自一线的问题清单整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任务清单”。
办事流程是否通畅?经办服务是否便捷?业务政策宣传是否到位?带着这些问题,全市人社系统采取“亲身办”“陪同办”等方式,以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第一视角”体验办事流程,在“走流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已针对问题落实合理化建议8条。
“企业铸造炉数量不足,产品产能跟不上,不能适应企业现在的发展速度。”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在党组会上设立的“民企时间”中,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利提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及时,对我们的工作也很有启发。”会后,市民营经济局相关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前往企业现场办公,为企业提供产能提升解决方案,保障企业扩大投资、开拓市场。市民营经济局以“民企时间”作为谋划调研课题的“黄金时间”常态化推进,截至目前,已收集企业问题28项。
此外,青岛还创新工作机制,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调查研究的阵地,更多角度、宽领域、零距离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疑释惑。
深入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35家市级主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陆续走进市民中心等一线办事机构,“零距离”了解市场主体的基本诉求,在倾听中了解群众反映最强烈、诉求最急迫的问题;设立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营商环境监测点,建好用好营商环境会客厅,聘请30名民企营商环境观察员,深入查摆营商环境深层次问题;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为民导向,创新“青诉即办”诉求解决平台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精准回应和有效解决民生、发展、执法三大类诉求,截至2023年5月20日,区(市)平台共受理企业群众诉求31.16余万件,诉求办理满意率97.78%,解决率95.39%。
感悟时代伟力,奋进壮阔征程。下一步,青岛将持续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不断以生动实践提升主题教育整体质效,加快塑造青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