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咱们青岛人】资助百余名学生 他为大山的孩子插上翅膀

2024-02-08 20:52 作者:韩彤彤 宁冠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韩彤彤 宁冠宇)

徽县的山有宁静人心的力量。

这里的冬天有别于青岛,没有风,山里静得出奇。这是坐落于甘肃陇南的一个小县城,来这儿支教时,周末进山成了宁云典固定的消遣方式。

那是2018年,彼时青岛市教育局正在组织首批教师奔赴甘肃陇南支教。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宁云典果断报名参加,“支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在去支教前,他是城阳十一中的一名数学老师,有20多年的教龄。

本是为了支教而去,但在一次家访中,宁云典看到了学校之外,孩子们坚韧求学的身影。“居住的地方很简陋,孩子缩在一个小角落里学习。这个场景特别触动我。”正是这一幕,让他产生了资助当地孩子求学的念头。

当一个人举起火把踽踽前行时,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亮光汇聚而来。资助的善举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虽然宁云典在徽县支教仅一年,但从18年至今,爱心资助却从未间断,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资助团队中,他们与当地130多位贫困学生建立起长期一对一资助关系,总计资助40多万。

大山里的孩子等来了风,也等来了迎风飞翔的翅膀。

为圆梦支教 一次家访带来新转变

2018年8月,宁云典踏上支教之路,来到位于甘肃陇南的徽县四中。在这里,他担任起八年级班主任工作,同时负责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在徽县四中教学的日子里,宁云典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活泼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他所带的班级成绩更是稳步提升。

支教,是宁云典一直以来的梦想。在得知本次支教消息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这本是一次源于教育情怀的奔赴之旅,但一次走访给他的支教旅途带来了新转变。

那是一个周末,宁云典和当地学校的黄老师一同进村走访。“村子里大多都是土坯房,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当时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缩在一个角落里学习。尽管周边环境很简陋,但孩子学得很认真。”这个具有反差感的场景深深触动了他,“我突然冒出个念头,可不可以帮帮这些孩子,资助他们学习。”

山海情缘 资助百余名学生求学

“村子里像这样的孩子多吗?我可不可以资助这个孩子?”他问黄老师。

“当然可以!”两人一拍即合。

随后,为了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得到帮助,他们联合村委和学校对周边村里家庭困难的孩子进行了摸底,并出具相关证明。与此同时,宁云典在小区群和朋友圈里发出倡议,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伸出援助之手。

“很快就有人联系到我,二话没说,直接把钱转了过来。”按照当地标准,起初他们设定的资助金额是小学和初中每人每年1200元,高中和大学每人每年2000元,后来又将1200元每年提到1500元每年,“我们会把所有爱心资金换成现金,由黄老师送到孩子家里,还会特别嘱咐家长,‘这笔钱一定要用在孩子学习上!’”

据了解,爱心资助覆盖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这个过程我和黄老师是分头行动的,他负责掌握孩子信息,我负责对接资助人。”宁云典表示,虽然支教结束了,但爱心资助从未间断,目前,他们与当地130多位贫困学生建立起长期一对一资助关系,总计资助40多万。

爱心传递 为大山的孩子插上翅膀

在宁云典的朋友圈里,发的最多的便是资助结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更新最新的资助情况——当地老师将善款以现金的方式送到学生家里。这么多年,不断有爱心人士加入,也不断有困难学生得到帮助。

在爱心不断汇聚的过程中,他们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这些被呵护的孩子们逐渐有了回馈爱的能力。“很多从小接受我们资助的孩子考上大学了,还给我们写来了感谢信。”说到这儿。宁云典特别骄傲,“资助孩子们走出大山只是一个途径,我们更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徽县的山宁静人心,这是家乡给你们的力量。大山之外,天高地阔,那是你们乘风破浪的地方。

往前飞吧,少年们!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