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歌担任副主编的《记忆中的市北》,记载了小鲍岛居民院
《记忆中的市北》记录着繁盛至今的台东商圈
70年代:借百家之口重塑青岛城市志
1972年,结束两年短暂民办教师生涯的海歌返青,回城后被分配到李沧区一企业担任宣传工作。进入70年代,青岛市的诗画廊开始复苏,海歌的诗歌作品每周都会“如约”出现在沧口、市北、台东和市南文化馆的诗画廊橱窗里。
1975年,青岛市商务局主办的阶级教育展览会,由海歌所在的饮食服务公司的政治部分管,海歌则被抽调到宣传科担任文字的主编。在紧张的3个月里,海歌到下属的每一个商业网点的走访、采风。
“5分钱一碗的大锅菜,我足足吃了3个月。和饭店、浴池的商贩同吃同住,借他们之口,重塑历史断痕下的老青岛。”
“榉林山下有条小河,发源于太平山(榉林山)。上百年来,河水由清澈变浑浊,由浑浊变消失,演绎了两岸人们生生不息繁衍文明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无论是市北区贮水山、浮山后、海泊河等地当年“无名白骨堆”的历史灾难,还是百年企业茂昌蛋厂革命家陈少敏留下的红色足迹;无论是胶东路红色电波在与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中的巧妙周旋,还是馆陶路、啤酒节、青岛港及闻名全国的17条特色街……
时间太短,指缝太宽。在流水般的回忆里,海歌采风的记录有厚厚的上百页,这些珍贵的历史记载,也自2010年起,变成了咀嚼历史百味的《记忆中的市北》、《崂山风》和《四方民俗》。